拼音: bù bì tāng huǒ怎么读
注音: ㄅㄨˋ ㄅㄧˋ ㄊㄤ ㄏㄨㄛˇ
繁体: 不避湯火
感情 中性
近义词: 赴汤蹈火不避水火
汤:沸水;火:战火。指不畏凶险。 复制
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货殖列传》:“前蒙矢石,不避汤火之难者,为重赏使也。”
用法:作谓语、定语;指人勇敢。
例子:明·伏雌教主《醋葫芦》第16回:“臣既食天之禄,理宜不避汤火。”
①. 副词。
②. 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,构成形容词。 如: 不去。不多。不法。不料。不材(才能平庸,常用作自谦)。不刊(无须修改,不可磨灭)。不学无术。不速之客。
③. 单用,做否定性的回答。 如: 不,我不知道。
④. 用在句末表疑问。 如: 他现在身体好不?
①. 古同“否”,不如此,不然。
①. 躲,设法躲开。 如: 避雨。避暑。避世。避讳。回避。避重就轻。避世绝俗。
②. 防止。 如: 避免。避孕。避嫌。避雷针。
①. 热水。 如: 汤雪。赴汤蹈火。扬汤止沸。
②. 煮东西的汁液。 如: 米汤。参(shēn )汤。
③. 烹调后汁特别多的食物。 如: 鸡汤。菜汤。清汤。
④. 专指温泉(现多用于地名)。 如: 汤泉(温泉)。汤山(在中国北京市)。
⑤. 中药的剂型。 如: 汤剂。汤药。
⑥. 姓。
①. 〔~~〕大水急流的样子,如“河水~~”,“浩浩~~”。
①. 燃烧,物质燃烧时所发出的光和焰。 如: 火力。火烛。火源。火焰。烟火。火中取栗(喻为别人冒险出力,而自己吃亏上当,毫无所获)。
②. 紧急。 如: 火速。十万火急。
③. 指枪炮弹药等。 如: 火药。火炮。
④. 发怒,怒气。 如: 火暴。火性。
⑤. 中医指发炎、红肿、烦躁等的病因。 如: 肝火。毒火攻心。
⑥. 形容红色的。 如: 火红。火腿。
⑦. 古代军队组织,一火十个人。
⑧. 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