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ǎo xiū chéng

恼羞成怒

拼音 nǎo xiū chéng nù怎么读

注音 ㄋㄠˇ ㄒㄧㄡ ㄔㄥˊ ㄋㄨˋ

繁体 惱羞成怒

感情 贬义

近义词 气急败坏义愤填膺恼羞变怒

反义词 心平气和平心静气

恼羞成怒的意思

恼:气恼;羞:羞臊。
指由于气恼、羞臊而大怒。

出处清・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六回:“那抚台见是如此,知道王协台有心瞧他不起,一时恼羞成怒。”

用法主谓式;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含贬义。

例子听了大家的批评,他非但不虚心接受,反而恼羞成怒,拂袖而去。

辨形“恼”,不能写作“脑”。

歇后语 曹操杀吉平 —— 恼羞成怒

谜语 曹操杀吉平 (谜底:恼羞成怒)

恼羞成怒的详细解释

【释义】

因羞愧到极点而恼恨发怒。※语或本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一六回。

【典源】

※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一六回

安老爷便研得墨浓,蘸得笔饱,手下一面写,口里一面说道:“九兄,你大家要知那十三妹的根底,须先知那十三妹的名姓。”因写了一行,给大家看,……安老爷又道:“你大家道他这仇人是谁?真算得个天大、地大、稀大,无大不大的大脚色。”因又写了几个字,指给众人看,道:“便是这个人!”邓九公道:“哟哎!他怎的会惹著这位太岁去,合他结起仇来?”安老爷道:“他父亲合那人,是个亲临上司,属员怎生敢去合他结仇?就为了这姑娘身上的事。”说著又写了两句,指道:“便是这等一个情节。无奈他父亲又是个明道理、尚气节的人,不同那[1]的世俗[2]。见他那上司平日如此如此,更兼他那位[3]又是如此如此,任他那上司的百般[4],这事他绝不[5]应许。那一个老羞成怒,就[6],把他参革,拿问在监,因此一口暗气而亡。那姑娘既痛他父亲的含冤,更痛那冤由自己而起,这便是他誓死报仇的根子。”

注解

[1]趋炎附势:比喻依附权势。见“趋炎附势”。

[2]庸流:平庸无能的人。

[3]贤郎:对他人儿子的敬称。

[4]牢笼:笼络。

[5]吐口:透露口风。

[6]假公济私:假借公家的名义以谋取个人私利。见“假公济私”。

【典故】

“恼羞成怒”原作“老羞成怒”。每个人皆有羞耻之心,有的人感到难为情时,会设法改正错误,除去羞耻之处;有的人却硬著颈项不愿悔改,反而发怒来掩盖自己的羞耻,指责他人,这种情形便是“恼羞成怒”。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一六回叙述安老爷为众人解释十三妹为何要报父仇,十三妹的父亲原本在朝为官,他的上司想让自己的儿子娶十三妹为妻,但十三妹的父亲是个尚气节的人,平日不喜欢其上司趋炎附势的作法,因此不肯答应,上司见自己被拒绝,便老羞成怒,藉公务之便,弹劾十三妹之父,将他下狱害死。文中的“老羞成怒”,与“恼怒成怒”的意思相同,都是极为羞恼,转而发怒恨人。后来“恼羞成怒”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,用来形容因羞愧到极点而恼恨发怒。出现“恼羞成怒”的书证如《三侠五义》第七回:“当时被小妇人连嚷带骂,他才走了。谁知他恼羞成怒,在县告了,说他兄弟死的不明,要开棺检验。”

【书证】

  • 01.《三侠五义》第七回:“当时被小妇人连嚷带骂,他才走了。谁知他恼羞成怒,在县告了,说他兄弟死的不明,要开棺检验。”
  • 02.《官场现形记》第六回:“(王协台)射完之后,照例上来屈膝报名。那抚台见是如此,知道王协台有心瞧他不起,恼羞成怒。”
  • 03.清・陈春晓〈闹房〉诗:“昼闹房,夜闹房,主翁无语坐画堂,意取热闹兆吉祥,亦有恼羞成怒忽参商,此风可笑沿余杭。”

【用法】

语义因羞愧到极点而恼恨发怒。

类别用在“激愤恼怒”的表述上。

例句

小明被大家说得恼羞成怒,便转身跑出门去。

面对大家的不断指责,他恼羞成怒,发了脾气。

已经恼羞成怒的老王,再也听不进任何人的劝告。

谈判破裂后,双方代表都恼羞成怒地互相攻讦对方。

大家一再拿小美的糗事开玩笑,让她不禁恼羞成怒

李秘书拒绝了王经理的追求,王经理竟恼羞成怒地将她开除。

得知有人在背后中伤他,老陈更加恼羞成怒,誓言不会善罢甘休!

恼羞成怒的主管破口大骂了起来,所有员工都战战兢兢地不敢作声。

看见自己的男友当面跟别人调情,她恼羞成怒地拿起水杯往两人泼去。

【辨识】

形音恼,音nǎo。恼恨。不可写作“脑”。

恼羞成怒的翻译

  1. turn shame into anger
  2. 恥(はず)かしさのあまり怒り出す
  3. прикрыть стыд гневом
  4. s'emporter sous le coup de l'humiliation

恼羞成怒成语接龙

“怒”字开头的成语接龙(顺接)

  • 怒不可遏
  • 遏恶扬善
  • 善始善终
  • 终南捷径
  • 径一周三
  • 三心二意
  • 意味深长
  • 长驱直入
  • 入不敷出
  • 出神入化
  • 化为乌有
  • 有朝一日
  • 日月如梭
  • 梭天摸地
  • 地大物博
  • 博古通今
  • 今非昔比
  • 比比皆是
  • 是古非今
  • 今是昨非
  • 非驴非马
  • 马首是瞻
  • 瞻前顾后

恼羞成怒成语接龙

“恼”字结尾的成语接龙(逆序)

  • 自寻烦恼
  • 渊源有自
  • 如临深渊
  • 挥洒自如
  • 借题发挥
  • 东挪西借
  • 道西说东
  • 津津乐道
  • 无人问津
  • 聊胜于无
  • 穷极无聊
  • 层出不穷
  • 密密层层
  • 人烟稠密
  • 咄咄逼人
  • 书空咄咄
  • 大书特书
  • 贪小失大
  • 羊狠狼贪
  • 顺手牵羊
  • 风调雨顺
  • 满面春风
  • 功德圆满

恼羞成怒字义分解

读音(nǎo), 心部,共9画

①. 发怒,怨恨。 如: 恼恨。恼火。

②. 烦闷,苦闷。 如: 烦恼。苦恼。懊恼。恼丧(sàng )。

读音(xiū), 羊部,共10画

①. 感到耻辱。 如: 羞耻。羞辱。羞恶。

②. 难为情,害臊。 如: 害羞。羞惭。羞臊(sào )。羞愧。含羞。羞赧(因害臊而红了脸的样子)。羞怯。羞涩。

③. 使难为情。 如: 羞人。你别羞我。

④. 进献。 如: “羞玉芝以疗饥”。

⑤. 同“馐”。

读音(chéng), 戈部,共6画

①. 做好,做完。 如: 成功。完成。成就。成事。成交。成立。成婚。成仁(儒家主张的成就仁德)。成人之美。玉成其事。

②. 事物发展到一定的形态或状况。 如: 成形。成性。成人。自学成才。蔚然成风。

③. 变为。 如: 长成。变成。

④. 可以,能行。 如: 成,就这么办。

⑤. 称赞人能力强。 如: 他办事麻利,真成。

⑥. 够,达到一定数量。 如: 成年累(lěi )月。

⑦. 已定的,定形的。 如: 成规。成俗。成见。成例。成竹在胸。

⑧. 十分之一。 如: 增产三成。

⑨. 平定,讲和。 如: “会于稷,以成宋乱”。

⑩. 姓。

读音(nù), 心部,共9画

①. 生气,气愤。 如: 怒色。怒视。怒叱。怒骂。恼怒。息怒。

②. 气势盛。 如: 怒涛。怒火。心花怒放。

③. 中国少数民族,主要分布于云南省。 如: 怒族。

④. 谴责。 如: “若不可教而后怒之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