比喻权势力量极大,能扭转极难挽回的局势。出自《旧唐书・王义方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回:旋转。比喻权势力量极大,能扭转极难挽回的局势。 复制
详细解释
扭转乾坤,再造国家。形容忠心保国,功高盖世。出自《旧唐书・昭宗纪》。一般作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回:挽回,扭转。扭转乾坤,再造国家。形容忠心保国,功高盖世。 复制出
详细解释
书名于策,就位朝班。意指做官。出自《旧唐书・太宗纪上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做官。书名于策,就位朝班。意指做官。 复制出处:《旧唐书・太宗纪上》:“然情存今古
详细解释
见“轻死重气”。出自《旧唐书・崔融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,用于为人。见“轻死重气”。 复制出处:《旧唐书・崔融传》:“若乃富商大贾,豪宗恶少,轻死重义,结
详细解释
形容忍耐的可贵。出自《旧唐书・孝友传・张公艺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劝诫人。形容忍耐的可贵。 复制出处:《旧唐书・孝友传・张公艺》:“郓州寿张人张公艺,
详细解释
外表上一团和气,内心里阴险狠毒。出自《旧唐书・李义府传》:义府貌状温恭,与人语必嬉怡微笑,而褊忌阴贼。既处权要,欲人附己,微忤意者,辄加倾陷。故时人言义府笑中有刀,又以其柔而害物,亦谓
详细解释
能文能武,文才和武艺都很出众。出自《旧唐书・李光弼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,指能文能武。文:文才;武:武艺。能文能武,文才和武艺都很出众。 复制出处:
详细解释
头长得像獐子一样;眼睛则像老鼠一样。形容人穷酸的样子或面貌丑陋;神情狡诈。出自《旧唐书・李揆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含贬义。头长得像獐子一样;眼睛则像老鼠
详细解释
指背弃道义,辜负别人对自己的恩德。出自《旧唐书・乔琳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不记恩德。指背弃道义,辜负别人对自己的恩德。 复制出处:《旧唐书・乔琳传》:“上以
详细解释
书法的优劣与人品有关,心正写的字也端正。出自《旧唐书・柳公权传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书法的优劣与人品有关,心正写的字也端正。 复制出处:《旧唐书・
详细解释
指长生不老。出自《旧唐书・魏征传》。一般作宾语,含褒义,比喻长寿。松乔:神话中仙人赤松子与王子乔。指长生不老。 复制出处:《旧唐书・魏征传》:“文武争驰,
详细解释
见“高爵重禄”。出自《旧唐书・外威传序》。一般作主语、宾语、定语,用于地位、待遇等。见“高爵重禄”。 复制出处:《旧唐书・外威传序》:“盖恃宫掖之宠,接宴私之欢,
详细解释
形容对敌方活动预料非常准确。出自《旧唐书・郭子仪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善于用兵。料:预料。形容对敌方活动预料非常准确。 复制出处:《旧唐书・郭子仪传》:“故
详细解释
见“飞蛾赴火”。出自《旧唐书・僖宗纪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指自取灭亡。见“飞蛾赴火”。 复制出处:《旧唐书・僖宗纪》:“既知四隅断绝,百计奔冲,如穷鸟触笼,似飞蛾赴
详细解释
用仇敌的血来洗雪血仇。指杀敌报仇。出自《旧唐书・源休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报仇雪恨。洗:洗雪。用仇敌的血来洗雪血仇。指杀敌报仇。 复制出处:《旧唐书・源休
详细解释
形容心机深沉;毫不外露;难于窥测。出自《旧唐书・李林甫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补语,形容心机深沉。形容心机深沉;毫不外露;难于窥测。 复制出处:《旧唐书・
详细解释
喝水充饥,住简陋房屋。形容生活清苦。出自《旧唐书・崔慎由传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喝水充饥,住简陋房屋。形容生活清苦。 复制出处:《旧唐书・崔慎由传》
详细解释
坚守正道,安于贫穷。旧时用来颂扬贫困而有节操的士大夫。出自《旧唐书・王及善等人传赞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安于贫穷不愿改变。坚守正道,安于贫穷。旧时用来颂扬贫困
详细解释
形容激动和气愤。出自《旧唐书・杨国忠传》:立朝之际,或攘袂扼腕,自公卿已下,皆颐指气使,无不詟惮。攘袂:捋起袖子;扼腕:用手握住手腕。形容激动和气愤。 复制出处:《旧唐书・杨国忠传》:立
详细解释
指临到危险时刻只为自己着想。出自五代十国・后晋・刘昫《旧唐书・吴溆传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指人自私。计:计算。指临到危险时刻只为自己着想。 复制出处:五代十国・后
详细解释
好像面对着强大的敌人。形容把本来不是很紧迫的形势看得十分严重。出自《旧唐书・郑畋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,形容非常紧张。临:面对着。好像面对着强大的敌人。
详细解释
比喻声气相通互相感应。出自《旧唐书・李密传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鼍:扬子鳄。比喻声气相通互相感应。 复制出处:《旧唐书・李密传》:“豹变鹊起,今也
详细解释
既不是伯夷,又不是柳下惠;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。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。出自《旧唐书・司空图传》。一般作谓语,形容才德不高的人。夷:殷末周初的伯夷;惠:春秋
详细解释
尧门旁设谏鼓,舜门外置箴木。形容君主贤明,能随时接受意见,听取忠告。出自《旧唐书・褚亮传》:尧木纳谏,舜木求箴。尧、舜:古代传说中的两位贤君;鼓:谏鼓;木:箴木。尧门旁设谏鼓,舜门外置
详细解释
比喻显露才华。出自《旧唐书・高骈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比喻句。比喻显露才华。 复制出处:《旧唐书・高骈传》:“始则囊锥露颖,稍有知音;寻则天骥呈才,急于
详细解释
指敢于冒犯君主或尊长的威严而极力规劝。出自《旧唐书・魏征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敢于说真话。犯颜:冒犯君主或尊长的颜面;谏:以直言规劝。指敢于冒犯君主或
详细解释
指有独特见解、自成体系的学说或论著。出自《旧唐书・陆贽传》。一般作宾语,指有独特见解。指有独特见解、自成体系的学说或论著。 复制出处:《旧唐书・陆贽传》:“听一
详细解释
半个儿子的情分。出自《旧唐书・回纥传》。一般作主语、宾语,指女婿情分。半子:女婿。半个儿子的情分。 复制出处:《旧唐书・回纥传》:“昔为兄弟,今为子婿,半子也
详细解释
谓消除冤仇,以求和好。出自《旧唐书・源休传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处事。谓消除冤仇,以求和好。 复制出处:《旧唐书・源休传》:“吾今以水洗血,不亦善乎!”用法:
详细解释
shèng fù bīng jiā cháng shì
胜利或失败是军事家常遇到的事情。出自《旧唐书・宪宗纪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、分句,用于劝诫。兵家:军事家;势:情势。胜利或失败是军事家常遇到的事情。 复
详细解释
形容连一个字也不认识。出自《旧唐书・张弘靖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形容一个字也不认得。丁:表示最简单的字。形容连一个字也不认识。 复制出处:《旧唐书・张弘靖传
详细解释
形容人富有才学,享有很高的声望,不同流俗。出自《旧唐书・陆象先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人的修养等。形容人富有才学,享有很高的声望,不同流俗。 复制出处:《旧唐
详细解释
一个时代的模范人物。出自《旧唐书・李靖传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指一个时代的模范人物。一个时代的模范人物。 复制出处:《旧唐书・李靖传》:“朕今非直成公雅志,欲
详细解释
唐天宝初,李林甫为相,任酷吏吉温、罗希奭为御史。吉罗承李旨意,诬陷异己,制造冤狱,时称“罗钳吉网”。事见《旧唐书酷吏传下罗希奭》。后因以“吉网罗钳”比喻酷吏朋
详细解释
同“重熙累洽”。出自《旧唐书・音乐志四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繁荣稳定。同“重熙累洽”。 复制出处:《旧唐书・音乐志四》:“三光再朗,庶绩其凝。重熙累叶,景命是
详细解释
选拔任用贤能的人。亦作“选贤与能”、“选贤举能”。出自《旧唐书・食货志上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指爱惜人才。选拔任用贤能的人。亦作“选贤与能”、“选
详细解释
就象怕追赶不上。出自《旧唐书・元载传》:载在相位多年,权倾四海,外方珍异,皆集其门,资货不可胜计,故伯和、仲武等得肆其志。轻浮之士,奔其门者,如恐不及。及:追上,赶上。就象怕追赶不上。
详细解释
比喻被人诬蔑,蒙受冤屈。出自《旧唐书・王珪杜正伦等传论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蒙受冤屈。比喻被人诬蔑,蒙受冤屈。 复制出处:《旧唐书・王珪杜正伦等传论》:“正伦以
详细解释
形容清峻突出或人的清高品质。出自《旧唐书・杜审权传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清高的人。尘外:世外;孤标:孤立的标志。形容清峻突出或人的清高品质。 复制出处:《旧
详细解释
道教语,由衰老恢复青春。形容老年人充满了活力。出自《旧唐书・王守澄传》。一般作定语、宾语,用于老年人。反:同“返”,归,还。道教语,由衰老恢复青春。形容老年
详细解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