同“隔靴搔痒”。出自清・钱大昭《迩言》卷六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指人没有抓住关键。同“隔靴搔痒”。 复制出处:清・钱大昭《迩言》卷六:“《朱子语类》云:圣人只
详细解释
贪图财利,败坏法度。出自元《宋史・景素・王信等传论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贪墨:贪冒,贪图财利。贪图财利,败坏法度。 复制出处:元《宋史・景素・王信等传
详细解释
耍花招骗取;用强硬手段夺得。指用各种不正当的办法夺取财物。出自宋・苏轼《次韵米黻二王书跋尾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,含贬义。巧取:耍弄各种花招骗取;豪夺:
详细解释
同“食不甘味”。出自唐・白居易《初授给遗献书》。一般作定语、状语,用于处事。同“食不甘味”。 复制出处:唐・白居易《初授给遗献书》:“臣所以授官已来,仅将十日;食
详细解释
杀掉鹤;烧了琴。比喻糟蹋美好的东西。出自宋・胡仔《苕溪渔隐丛篆集》引《西清诗话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含贬义。杀掉鹤;烧了琴。比喻糟蹋美好的东西。焚:烧
详细解释
凤凰被关在笼中。比喻有才能者不能施展报负。出自战国・楚・屈原《九章・怀沙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指怀才不遇。笯:鸟笼。凤凰被关在笼中。比喻有才能者不能施展报负。
详细解释
谓轻佻浮薄,品行不好。出自《晋书・华表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为人。谓轻佻浮薄,品行不好。 复制出处:《晋书・华表传》:“恒为州大中正,乡人任让轻薄无行,为恒
详细解释
指谋害忠良的阴谋诡计。出自《剪灯新话・天台访隐录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诡计。指谋害忠良的阴谋诡计。 复制出处:《剪灯新话・天台访隐录》:“建炎南渡多翻覆,泥马逃来御黄屋……东
详细解释
谓没有正当理由而出兵征伐。出自北宋《新唐书・东夷传・高丽》。一般作宾语、谓语,用于军事或处事等。谓没有正当理由而出兵征伐。 复制出处:北宋《新唐书・东夷传・高丽
详细解释
羊虽然披上虎皮,还是见到草就喜欢,碰到豺狼就怕得发抖,它的本性没有变。比喻外表装作强大而实际上很胆小。出自西汉・扬雄《法言・吾子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含贬义
详细解释
像鲸鱼和老虎一样吞食。多比喻吞并土地财物。出自宋・范仲淹《上执政书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比喻句。像鲸鱼和老虎一样吞食。多比喻吞并土地财物。 复制出处:宋・范
详细解释
比喻失败之后重新集结力量反扑过来;或重新恢复势力。出自唐・杜牧《题乌江亭》诗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含贬义。卷土:卷起尘土;形容人马奔跑。比喻失败之后重
详细解释
犹言乌合之众。出自三国・魏・曹冏《六代论》。一般作主语、宾语,指杂乱的一群人。犹言乌合之众。 复制出处:三国・魏・曹冏《六代论》:“故汉祖奋三尺之剑,驱乌集之众
详细解释
不值得和他商量。出自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项羽本纪》。一般作谓语、补语,指不能信任。与:和。不值得和他商量。 复制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项羽本纪》:“竖子不足
详细解释
指凭空有意颠倒黑白,混淆是非。出自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秦始皇本纪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处事。凿空:凭空;指鹿:指鹿为马。指凭空有意颠倒黑白,混淆是非。 复制
详细解释
犹言椎胸顿足。形容人悲痛、悔恨等时的情状。出自明・贾仲名《金安寿》第三折。一般作谓语、状语,用于悲伤或痛愤时。犹言椎胸顿足。形容人悲痛、悔恨等时的情状。 复制
详细解释
比喻坏人倚仗着有权有势的;为非作歹;欺压别人。出自明・李开先《宝剑记》第五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,含贬义。仗:倚仗;仗恃。比喻坏人倚仗着有权有势的;为
详细解释
比喻有所依恃的恶人。出自唐・曹邺《官仓鼠》。一般作主语、宾语、定语,用于比喻句。官仓:放公粮的地方。比喻有所依恃的恶人。 复制出处:唐・曹邺《官仓鼠》:“
详细解释
多用于比喻因战争或自然灾害所造成的破坏。眼睛所看见的都是残破凄凉的景象。比喻遭破坏的程度极为严重。也作“满目疮痍”。出自清・李渔《风筝误・和鹞》。一般作谓
详细解释
再三地命令和告诫。见“三令五申”。再三地命令和告诫。见“三令五申”。 复制
详细解释
同“鹊巢鸠居”。出自清・蒋士铨《贺新凉・再叠韵束心斋》。一般作宾语、补语、定语,指占有别人的东西。同“鹊巢鸠居”。 复制出处:清・蒋士铨《贺新凉・再叠韵束心斋》
详细解释
指善于迅速改变自己立场或观点的人。出自张洁《沉重的翅膀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指立场不稳。指善于迅速改变自己立场或观点的人。 复制出处:张洁《沉重的翅膀》:“
详细解释
欺压善良的人。出自元・杨景贤《马丹阳度脱刘行首》第二折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用于坏人。欺:欺负。欺压善良的人。 复制出处:元・杨景贤《马丹阳度脱刘行首》第二
详细解释
像扔掉破鞋一样把它抛弃。比喻毫不可惜。出自明・赵弼《三贤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含贬义。像扔掉破鞋一样把它抛弃。比喻毫不可惜。 复制出处:明・赵弼《三贤传》:“子食
详细解释
谓柔弱而缺乏主见。出自章炳麟《驳康有为论革命书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,指人不果断。谓柔弱而缺乏主见。 复制出处:章炳麟《驳康有为论革命书》:“其孱弱少用如此
详细解释
指洞察事理、聪慧明智的人善于保全自己。也指为了个人得失不坚持原则;与世无争。出自《诗经・大雅・烝民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含贬义。明哲:明智;通达事理。指洞
详细解释
谓柔弱的身体。出自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魏志・王朗传》。一般作主语、宾语、定语,用于人。谓柔弱的身体。 复制出处: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魏志・王朗传》:“且少小常苦被褥泰
详细解释
同“桀骜不逊”。出自储安平《在塔里木河的下游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性情倔强凶暴不驯顺。同“桀骜不逊”。 复制出处:储安平《在塔里木河的下游》:“就在这蜿蜒的沙山
详细解释
比喻瞎忙乱。出自明・田艺蘅《留青日札・马捉老鼠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指不务正业。比喻瞎忙乱。 复制出处:明・田艺蘅《留青日札・马捉老鼠》:“方言‘马捉老鼠’,盖
详细解释
柔和的心肠打了无数的结;形容心中郁结着许多愁苦。出自元・谷子敬《城南柳》第三折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,含贬义。柔和的心肠打了无数的结;形容心中郁结着许多
详细解释
同“冯唐易老”。出自汉・荀悦《汉纪文帝纪下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感慨人生。同“冯唐易老”。 复制出处:汉・荀悦《汉纪文帝纪下》:“以孝文之明也,本朝之治,
详细解释
形容恐惧不安。出自《京本通俗小说・冯玉梅团圆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,含贬义。形容恐惧不安。 复制出处:《京本通俗小说・冯玉梅团圆》:“徐信闻言,甚跼蹐不安,
详细解释
随波逐流,随风而倒。比喻胸无定见,趋势而行。出自《明史・赵炳然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人没有自己的意见。随波逐流,随风而倒。比喻胸无定见,趋势而行。 复制出处:
详细解释
指骄横放肆。出自宋・王安石《辞拜相表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,形容人很骄横。指骄横放肆。 复制出处:宋・王安石《辞拜相表》:“百姓以安平无事之时,而未免流离
详细解释
把天所成就的功绩说成是自己的力量。现指抹杀群众或领导的力量,把功劳归于自己。出自春秋・左丘明《左传・僖公二十四年》。一般作宾语,含贬义。贪:贪图。把天所成
详细解释
不疼不痒的客套话。一般作主语、宾语、定语,用于说话或文章等不疼不痒的客套话。 复制用法:作主语、宾语、定语;用于说话或文章等例子:请说一些实际的内容,少来一些
详细解释
贪图安逸;厌恶劳动。出自南朝・宋・范晔《后汉书・郭玉传》。一般作谓语,含贬义。好:喜爱;逸:安闲;恶:讨厌;憎恨。贪图安逸;厌恶劳动。 复制出处:南朝・宋・范
详细解释
比喻说话动人或文字精彩。多指话说得夸大或不切实际。出自明・伏雌教主《醋葫芦》第二回。一般作状语、宾语,指不着边际。比喻说话动人或文字精彩。多指话说得夸大或不
详细解释
提上鞋,鞋的脚后跟处却破裂。形容处境困难。出自汉・韩婴《韩诗外传》卷一。一般作定语,指生活贫困。纳:穿;履:鞋;踵:脚后跟;决:破裂。提上鞋,鞋的脚后跟处却破裂
详细解释
犹万箭攒心。形容万分伤痛。出自《野叟曝言》第七回。一般作宾语,指痛心。犹万箭攒心。形容万分伤痛。 复制出处:《野叟曝言》第七回:“[璇姑]再听到哥子末后一段
详细解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