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 mò yǔ zhī hǔ怎么读
注音: ㄇㄛˋ ㄩˇ ㄓ ㄏㄨˇ
繁体: 沒羽之虎
感情 中性
比喻怪石。 复制
出处:西汉・韩婴《韩诗外传》第六卷:“楚能渠子夜行,见寝石,以为伏虎,弯弓而射之,没金饮羽,下视,知其石也。”
用法:作宾语;用于比喻句。
例子:宋·王安石《酬王浚贤良松泉二诗·泉》:“没羽之虎行林间,萚龙失职因藏跧。”
①. 无。 如: 没有。没用。没关系。没词儿。没精打采。没心没肺。
②. 不曾,未。 如: 没有来过。
③. 不够,不如。 如: 汽车没飞机快。
①. 隐在水中。 如: 沉没。没顶之灾。
②. 隐藏,消失。 如: 埋没。没落。
③. 漫过,高过。 如: 水没了头顶。淹没。
④. 财物收归公有或被私人侵吞。 如: 没收。抄没。
⑤. 终,尽。 如: 没世。没齿不忘。
⑥. 同“殁”。
①. 鸟的毛。 如: 羽毛。羽绒。羽书。羽衣。羽扇。羽族(指鸟类)。羽旗。羽檄(羽书)。
②. 鱼类或昆虫的翅膀,道教传说中指会飞的仙人。 如: 羽翼。羽翰(翅膀)。羽士(a.会飞的仙人;b.道士)。
③. 箭上的羽毛,借指箭。 如: 羽猎。
④. 古代五音之一,相当于简谱“6”。
①. 助词,表示领有、连属关系。 如: 赤子之心。
②. 助词,表示修饰关系。 如: 缓兵之计。不速之客。莫逆之交。
③.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,使成为句子成分。 如: “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”。
④. 代词,代替人或事物。 如: 置之度外。等闲视之。
⑤. 代词,这,那。 如: “之二虫,又何知”。
⑥. 虚用,无所指。 如: 久而久之。
⑦. 往,到。 如: “吾欲之南海”。
①. 哺乳动物,毛黄褐色,有黑色条纹,性凶猛,力大。骨和血及内脏均可入药(通称“老虎”)。 如: 虎口(➊喻危险境地;➋手上拇指和食指相交的地方)。虎穴(喻危险境地)。虎符(古代调兵的凭证,用铜铸成虎形,分两半)。虎狼(喻凶残的人)。虎头蛇尾。虎踞龙盘。龙腾虎跃。
②. 勇猛、威武。 如: 虎将。虎势。虎劲。虎威。虎虎。虎气。
③. 古同“唬”,威吓。
④. 古同“琥”,琥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