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hì bàn gōng bèi

事半功倍

拼音 shì bàn gōng bèi怎么读

注音 ㄕˋ ㄅㄢˋ ㄍㄨㄥ ㄅㄟˋ

感情 褒义

近义词 一举两得一箭双雕一举数得

反义词 力倍功半事倍功半得不偿失舍近求远力倍功寡

事半功倍的意思

使用一半的力却收到成倍的效果。形容费力少;收效大。功:功效。

出处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公孙丑上》:“万乘之国,行仁政,民之悦之,犹解倒悬也。故事半古之人,功必倍之。”

用法联合式;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含褒义。

例子如能善用他的特长和经验,比较地容易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。(邹韬奋《经历 前途》)

辨形“倍”,不能写作“备”。

辨析事半功倍”和“一举两得”都可表示“做事少而收效大”的意思;但“事半功倍”多指在一件事上用的力量小;而收效大;“一举两得”;多指取得了两方面的功效。

谜语 六个月完成年计划 (谜底:事半功倍)

故事 战国时期,孟子问公孙丑如何看待统一中国,他说周文王施行仁政,使国家富强而最终消灭昏庸残暴的商纣王。现在拥有万辆兵车泱泱大国的齐国,如果能施行仁政,老百姓就会安居乐业,外面的人会来归顺,只做一半的事收到成倍的效果。

事半功倍的详细解释

【释义】

事情只用古人一半的心力,而功效加倍。形容费力少而收效大。语本《孟子・公孙丑上》。后用“事半功倍”比喻工作效率高。△“以解倒悬”、“事倍功半”、“饥不择食”、“渴不择饮”

【典源】

《孟子・公孙丑上》

(孟子)曰:“文王何可当也,由汤至于武丁,贤圣之君六七作,天下归殷久矣,久则难变也。……夏后殷周之盛,地未有过千里者也,而齐有其地矣。鸡鸣狗吠相闻,而达乎四境,而齐有其民矣。地不改辟矣,民不改聚矣,行仁政而王,莫之能御也。且王者之不作,未有疏于此时者也。民之憔悴于虐政,未有甚于此时者也。饥者易为食,渴者易为饮。孔子曰:『德之流行,速于置邮而传命。』当今之时,[1]行仁政,民之悦之,犹解[2]也。故事半古之人,功必倍之,惟此时为然。”

注解

[1]万乘之国: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。指大国。乘,音shèng,古代计算车辆的单位,四马一车名乘。

[2]倒悬:缚人两足倒挂,比喻极为困苦。

【典故】

战国齐人公孙丑是孟子弟子,他曾经问孟子:“如果夫子掌握齐国大权,可以建立和管仲、晏婴那样的功业吗?”孟子不愿意被拿来和管仲相比,认为帮助齐国统一天下是件很容易的事。比起之前的夏、商、周三代,现今的齐国不但国土广大,而且人民众多,加上以王道来治理天下的圣明君主很久没有出现,以致人民长久处在暴政之中,他们心中渴望施行仁政的程度和“肚子饿的人只求吃饱,口渴的人只求解渴”一样。所以齐国若在此时施行仁政,将正应验孔子说的:“德行流传的速度,比驿马传达命令还快。”而人民心里喜悦的程度,会就像脱离两脚被绑住倒挂的困境一样。这和古时候的人相比,只要花费一半的心力,就能达到加倍的功效。后来“事半功倍”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,用来比喻工作效率高。

【书证】

  • 01.《六韬・卷三・龙韬・军势》:“夫先胜者,先见弱于敌而后战者也,故事半而功倍焉。”
  • 02.《明史・卷八七・河渠志五》:“估费二十万金,开河二百六十里,视朱衡新河事半功倍。”
  • 03.清・章学诚〈与周永清论文〉:“因天质之所良,则事半而功倍;强其力之所不能,则鲜不踬矣。”
  • 04.《官场现形记》第二四回:“倘若我找著这个姑子,托他经手,一定事半功倍。”
  • 05.《清史稿・卷一二○・食货志一》:“伯都讷空旷围场二十余万晌,荒久壤腴,视双城堡事半功倍。”

【用法】

语义形容费力少而收效大。

类别用在“易见成效”的表述上。

例句

等你技术纯熟后,做起来就事半功倍了。

利用滚轮刷来上油漆,保证你会觉得事半功倍

我利用多媒体器材来上课,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。

都市里白天实在吵,所以我喜欢在半夜读书,可以事半功倍

自从使用自动化设备后,工厂里的生产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。

由于有位老师傅的指导,所以大家做起来,都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。

为了使用者使用时能事半功倍,我们将利用原有的辞典改编电子版辞典。

事半功倍的翻译

  1. half the work with double
  2. 半分の力で倍(ばい)の成果(せいか)を得る
  3. добиться максимальных успехов при минимальной затрате сил
  4. demi-effort pour un effet double

事半功倍成语接龙

“倍”字开头的成语接龙(顺接)

  • 倍道兼行
  • 行色匆匆
  • 匆匆忙忙
  • 忙里偷闲
  • 闲云野鹤
  • 鹤立鸡群
  • 群策群力
  • 力挽狂澜
  • 澜倒波随
  • 随心所欲
  • 欲擒故纵
  • 纵横捭阖
  • 阖门却扫
  • 扫榻以待
  • 待价而沽
  • 沽名钓誉
  • 誉过其实
  • 实事求是
  • 是古非今
  • 今非昔比
  • 比比皆是
  • 是是非非
  • 非驴非马

事半功倍成语接龙

“事”字结尾的成语接龙(逆序)

  • 若无其事
  • 泰然自若
  • 民安国泰
  • 祸国殃民
  • 幸灾乐祸
  • 三生有幸
  • 举一反三
  • 轻而易举
  • 避重就轻
  • 无所回避
  • 聊胜于无
  • 穷极无聊
  • 层出不穷
  • 密密层层
  • 人烟稠密
  • 咄咄逼人
  • 书空咄咄
  • 大书特书
  • 贪小失大
  • 羊狠狼贪
  • 顺手牵羊
  • 风调雨顺
  • 满面春风

事半功倍字义分解

读音(shì), 亅部,共8画

①. 自然界和社会中的现象和活动。 如: 事情。事件。事业。

②. 变故。 如: 事故(出于某种原因而发生的不幸事情,如工作中的死伤等)。事端。

③. 职业。 如: 谋事(指找职业)。

④. 关系和责任。 如: 你走吧,没你的事了。

⑤. 办法。 如: 光着急也不是事儿,还得另找出路。

⑥. 做,治。 如: 不事生产。无所事事。

⑦. 服侍。 如: 事父母。

读音(bàn), 十部,共5画

①. 二分之一。 如: 半圆。半百(五十,多指岁数)。

②. 不完全的。 如: 多半。半岛。半透明。半脱产。

③. 在中间。 如: 半空。半路上。半夜。

④. 喻很少。 如: 一星半点。

读音(gōng), 力部,共5画

①. 劳绩,成绩,与“过”相对。 如: 功勋。功绩。论功行赏。徒劳无功。功德无量(liàng )。功成不居(立了功而不把功劳归于自己)。

②. 成就,成效。 如: 成功。功能。功亏一篑。事半功倍。急功近利。

③. 物理学上指用力使物体移动的工作,等于力乘移动的距离。 如: 功率。

④. 本领,能耐。 如: 功夫。功底。功力(a.功夫和力量;b.功效)。功到自然成。

读音(bèi), 人部,共10画

①. 等于原数的两个。 如: 加倍。事倍功半。倍道而行(兼程而行)。

②. 某数的几倍等于用几乘某数。 如: 二的五倍是十。

③. 更加,非常。 如: “每逢佳节倍思亲”。倍加。倍儿精神。

④. 增益。 如: “焉用亡郑以倍邻?”

⑤. 古同“背”,背弃,背叛。

⑥. 古同“背”,背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