diào míng

钓誉沽名

拼音 diào yù gū míng怎么读

注音 ㄉㄧㄠˋ ㄩˋ ㄍㄨ ㄇㄧㄥˊ

繁体 釣譽沽名

感情 贬义

近义词 沽名钓誉钓名要誉

钓誉沽名的意思

见“钓名沽誉”。

出处郑观应《盛世危言・吏治下》:“为国家谋长久……毋钓誉沽名,毋模棱两可。”

用法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指追求名利。

钓誉沽名的详细解释

【释义】

即“沽名钓誉”。见“沽名钓誉”条。

【典故】

此处所列为“沽名钓誉”之典故说明,提供参考。 “沽名钓誉”系由“沽名”及“钓誉”二语组合而成。 “沽名”在《廙别传》中可见。三国时期的刘廙,见到弟弟刘伟与魏讽交好,就劝谏他说:“结交朋友最大的好处,就是在于学习别人的贤能之处。然而现在的人只知道结党营私,不论人品,完全违背圣人的教诲。我看魏讽这个人,不修养自己的德行,只知道与人结交应酬,虚浮而不切实际,是个故意做作以谋取名声的人。我劝你要谨慎小心,不要再和他往来了!”但是刘伟没有听从,后来魏讽果然谋反,刘伟也牵连被杀。 “钓誉”则见于《汉书・卷五八・公孙弘卜式儿宽传・公孙弘》。公孙弘是汉初的丞相,辅佐君王,奉行俭约,轻视财富,重视仁义,功劳甚大,因此在平帝时王元后的诏书中,曾经赞许公孙弘行事俭约,生活花费少于常规,以身作则,使民风淳朴,与那些穿著奇特服装来谋取声望的人完全不同。这两个典源一用“沽名”,一用“钓虚誉”,后来被合用成“沽名钓誉”,用来指故意做作,用手段谋取名声和赞誉。

【书证】

  • 01.明・无名氏《四贤记》第一九出:“常言道济人之急,并不是钓誉沽名做声势。”
  • 02.清・郑观应《盛世危言・卷三・吏治下》:“为国家谋长久……毋钓誉沽名,毋模棱两可。”

钓誉沽名的翻译

  1. fish for fame and reputation
  2. réclame

钓誉沽名成语接龙

“名”字开头的成语接龙(顺接)

  • 名不虚传
  • 传宗接代
  • 代人捉刀
  • 刀山火海
  • 海底捞针
  • 针锋相对
  • 对牛弹琴
  • 琴棋书画
  • 画蛇添足
  • 足智多谋
  • 谋财害命
  • 命蹇时乖
  • 乖唇蜜舌
  • 舌剑唇枪
  • 枪林弹雨
  • 雨过天青
  • 青梅竹马
  • 马首是瞻
  • 瞻前顾后
  • 后来居上
  • 上行下效
  • 效犬马力
  • 力挽狂澜

钓誉沽名成语接龙

“钓”字结尾的成语接龙(逆序)

  • 羊裘垂钓
  • 顺手牵羊
  • 风调雨顺
  • 满面春风
  • 功德圆满
  • 好大喜功
  • 投其所好
  • 臭味相投
  • 口尚乳臭
  • 良药苦口
  • 丧尽天良
  • 心惊胆丧
  • 将心比心
  • 虾兵蟹将
  • 水母目虾
  • 跋山涉水
  • 打谩评跋
  • 风吹雨打
  • 甘拜下风
  • 食不求甘
  • 丰衣足食
  • 羽毛未丰
  • 威凤一羽

钓誉沽名字义分解

读音(diào), 钅部,共8画

①. 用饵诱鱼上钩。 如: 钓鱼。钓饵。垂钓。钓具。

②. 施用手段取得。 如: 沽名钓誉。

读音(yù), 言部,共13画

①. 名声。 如: 荣誉。名誉。信誉。沽名钓誉。

②. 称扬,赞美。 如: 毁誉。交口称誉。

③. 古同“豫”,欢乐。

读音(gū), 水部,共8画

①. 买。 如: 沽酒。沽名钓誉。

②. 卖。 如: 待价而沽。

③. 天津市的别称。

读音(míng), 口部,共6画

①. 人或事物的称谓。 如: 名字。名氏。名姓。名义。名分(fèn )。名堂。名落孙山。名存实亡。

②. 起名字。 如: “秦氏有好女,自名为罗敷”。

③. 做某事时用来作依据的称号。 如: 这些人以“办学”为名,行骗钱之实。

④. 叫出,说出。 如: 不可名状。

⑤. 声誉。 如: 名誉。名声。名优(a.出名的,优良的;b.名伶)。名噪一时。名过其实。

⑥. 有声誉的,大家都知道的。 如: 名人。名士。名师。名将(jiàng )。名医。名著。名流。名言。名胜。名剧。

⑦. 占有。 如: 不名一文。

⑧. 量词,用于人。 如: 三名工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