听了跟没听到一样。形容不关心,不在意。出自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大学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含贬义。闻:听。听了跟没听到一样。形容不关心,不在意。 复制出处:西汉・
详细解释
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财物,也会被别人用不正当的手段拿去。胡乱弄来的钱又胡乱花掉。出自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大学》。一般作谓语、补语,指人不能拥有不义之财。悖:违背、
详细解释
一辈子也忘不了。出自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大学》。一般作谓语,用于书面语。一辈子也忘不了。 复制出处: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大学》:“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,小人乐其乐而
详细解释
伐冰,凿取冰块。古代唯有卿大夫以上的贵族丧祭得以用冰,因以“伐冰之家”称达官贵族。出自《礼记・大学》。郑玄注:“卿大夫以上丧祭用冰。”一般作宾语,指豪门贵族。伐
详细解释
原指人心胸开阔;外貌就安详。后用来指心情愉快;无所牵挂;因而人也发胖。出自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大学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,含褒义。原指人心胸开阔;外貌就
详细解释
原指人心胸开阔,外貌就安详。后用来指心情愉快,无所牵挂,因而人也发胖。出自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大学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含褒义。原指人心胸开阔,外貌就安详。后
详细解释
原意是无处不用尽心力。现指做坏事时任何极端的手段都使出来。出自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大学》。一般作谓语,含贬义。极:穷尽。原意是无处不用尽心力。现指做坏事时任何
详细解释
儒家提倡的一种修养方法,泛指心术端正,意念真诚。出自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大学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含褒义。儒家提倡的一种修养方法,泛指心术端正,意念真诚。
详细解释
指古代士大夫之家。出自《礼记・大学》:百乘之家,不畜聚敛之臣。百乘:兵车百辆。指古代士大夫之家。 复制出处:《礼记・大学》:百乘之家,不畜聚敛之臣。
详细解释
把美德当作珍宝。出自《礼记・大学》:楚国无以为宝,惟善以为宝。善:善良。把美德当作珍宝。 复制出处:《礼记・大学》:楚国无以为宝,惟善以为宝。
详细解释
有真诚的心意才能端正心思。出自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大学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诚:真心实意;正:纠正。有真诚的心意才能端正心思。 复制出处:西汉・戴圣
详细解释
获得知识,推究事物的原理。出自西汉・司马迁《礼记・大学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致知:获得知识;格物:推究事理。获得知识,推究事物的原理。 复制出处:西汉
详细解释
一辈子也忘不了。出自《礼记・大学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终身不能忘记。没世:死。一辈子也忘不了。 复制出处:《礼记・大学》:“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,小人乐其乐而利
详细解释
就象看透肺肝一样。比喻心里想些什么,人们看得清清楚楚(含贬义)。出自《礼记・大学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看得清清楚楚。就象看透肺肝一样。比喻心里想些什么,人
详细解释
犹言没有什么办法来对付。出自《礼记・大学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用于处事。犹言没有什么办法来对付。 复制出处:《礼记・大学》:“小人之使为国家。灾害并至,虽有善
详细解释
穷究事物原理,从而获得知识。出自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大学》。一般作谓语,指研究事物原理而获得知识。格:推究;致:求得。穷究事物原理,从而获得知识。 复制出处:西
详细解释
谓治国平天下,德为根本,财由德致,故理财为末。”。出自语出《礼记・大学》。孔颖达疏:“德能致财,财由德有,故德为本财为末也。”谓治国平天下,德为根本,财由德致,故理财为末。语
详细解释
见“十目所视,十手所指”。出自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大学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口语。见“十目所视,十手所指”。 复制出处: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大学》:“十目所视,十
详细解释
指事物有本有末,有始有终的发展规律。出自《礼记・大学》:物有本末,事有终始,知所先后,则近道矣。本末:树根和树梢;终始:事情的结局和开头。指事物有本有末,有始有终的发展规律。 复制出处
详细解释
生产的多,消费的少。形容财富充足。出自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大学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含褒义。众:多;寡:少。生产的多,消费的少。形容财富充足。 复制出处:西汉
详细解释
谓人如有不善,众人则争相指责。出自语出《礼记・大学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处事。谓人如有不善,众人则争相指责。语本《礼记 大学》:“十目所视,十手所指,其严
详细解释
东西吃下去,却不知道它的味道。比喻读书不能理解其中的含义。出自《礼记・大学》:心不在焉,视而不见,听而不闻,食而不知其味。东西吃下去,却不知道它的味道。比喻读书不能理解
详细解释
发财的门路。出自《礼记・大学》:生财有大道:生之者众,食之者寡,为之者疾,用之者舒,则财恒足矣。发财的门路。 复制出处:《礼记・大学》:生财有大道:生之者众,食之者寡,为之者疾,用之者
详细解释
达到最完善的境界。出自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大学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,含褒义。达到最完善的境界。 复制出处: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大学》:“大学之道,在明明德,在亲民,
详细解释
原指生财有个大原则,后指搞钱很有办法。出自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大学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,含褒义。原指生财有个大原则,后指搞钱很有办法。 复制出处:西汉・戴圣
详细解释
溺爱的人不知道自己孩子的坏处。出自《礼记・大学》:故谚有之云:人莫知其子之恶,莫知其苗之硕。莫:不;恶:恶劣。溺爱的人不知道自己孩子的坏处。 复制出处:《礼记・大
详细解释
xiū shēn qí jiā zhì guó píng tiān xià
提高自身修养,理好家政,治理好所在的地区,最后使全国安宁。出自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大学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提高自
详细解释
形容对子孙或晚辈过分宠爱,看不到他们的缺点。出自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大学》。朱熹注:“溺爱者不明”一般作谓语、宾语,用于长辈对晚辈等。溺爱:十分宠爱。形容对子孙
详细解释
整治家庭和治理国家。出自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大学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整治家庭和治理国家。整治家庭和治理国家。 复制出处: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大学》:“所谓治国必先
详细解释
心思不在这里;指思想不集中。出自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大学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,含贬义。心思不在这里;指思想不集中。焉:古汉语助词;相当于“于此”。 复制出
详细解释
喻事物的繁荣兴盛。亦形容逃跑。桃,谐音“逃”。有时含诙谐义。出自《诗经・周南・桃夭》。毛传:“桃有华之盛者,夭夭,其少壮也。”《礼记・大学》:“诗云,‘桃之夭夭
详细解释
后用为恭贺新屋落成的题辞。出自《礼记・大学》。后用为恭贺新屋落成的题辞。 复制出处:《礼记・大学》:“富润屋,德润身。”
详细解释
把道义作为利益。出自《礼记・大学》:此谓国不以利为利,以义为利也。把道义作为利益。 复制出处:《礼记・大学》:此谓国不以利为利,以义为利也。例子:《清史稿祁俊藻传》:仁者~,不以利为利,故
详细解释
泛指伦理哲学和政治理论。出自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大学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泛指伦理哲学和政治理论。泛指伦理哲学和政治理论。 复制出处: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大学》:“
详细解释
一句话说得不好,会把事情搞坏。出自《礼记・大学》:一家仁,一国兴仁;一家让,一国兴让;一家贪戾,一国作乱。其机如此,此谓一言偾事,一人定国。偾:跌倒,败坏。一句话说得不好,会把事情搞坏
详细解释
提高自身修养,理好家政,治理好所在的地区,最后使全国安宁。出自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大学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提高自身修养,理好家政,治理好所在的地区,
详细解释
十个人看着你,十只手指着你。形容一个人的言行举止,离不开众人的监督。出自《礼记・大学》:曾子曰:‘十目所视,十手所指,其严乎。’十个人看着你,十只手指着你。形容一个人的言行举止,离不开
详细解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