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“观者如堵”。出自《水浒传》第一○一回。一般作定语、状语,形容观看人数众多。见“观者如堵”。 复制出处:《水浒传》第一○一回:“此时琼英这段事,东京已传遍了。
详细解释
指大小人物或事物等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24回。一般作主语、宾语、定语,用于人或事物等。指大小人物或事物等。 复制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24回:“小
详细解释
指富贵显赫家族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十回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指富贵显赫家族。 复制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十回:“富室豪家,却言道压瘴犹嫌少
详细解释
擒住老虎捉拿蛟龙。比喻降伏强敌,本领高强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27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用于人的本事。擒住老虎捉拿蛟龙。比喻降伏强敌,本领高强。 复制
详细解释
喜悦得像鸟雀跳跃似的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108回。一般作谓语、状语,用于处事。雀跃:鸟雀跳跃。喜悦得像鸟雀跳跃似的。 复制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108回:
详细解释
贿赂上司,央告下人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36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处事。贿赂上司,央告下人。 复制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36回:“宋太公自来买上告
详细解释
残剩下来的汤水和饭菜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62回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形容吃剩的食物。残:剩下。残剩下来的汤水和饭菜。 复制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
详细解释
比喻来往穿梭不停的事物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113回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多用于比喻句。比喻来往穿梭不停的事物。 复制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113回:“试看旋转烽烟里,真似元
详细解释
指见机行事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74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随机应变。指见机行事。 复制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74回:“非是燕青敢说口,临机应变
详细解释
形容人气量小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15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处事。形容人气量小。 复制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15回:“听得那白衣秀士王伦的手下人
详细解释
形容声威巨大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66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比喻句。轰:带有巨大响声的爆炸崩裂。形容声威巨大。 复制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66回:“
详细解释
形容狼狈逃跑的情景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69回。一般作谓语、状语,含贬义。形容狼狈逃跑的情景。 复制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69回:“果然老百姓扶老挈幼
详细解释
同“一帆风顺”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四十一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,用于书面语。同“一帆风顺”。 复制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四十一回:“三只大船载
详细解释
见“气充志骄”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86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,用于书面语。见“气充志骄”。 复制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86回:“他打了俺三个大郡,
详细解释
指养老送终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二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以:表示目的。终:结束,完了。天年:指人的自然的年寿。指养老送终。 复制出处:明・施
详细解释
兵力强盛,将领勇猛。形容军力强大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一百七回:“宋江等将勇兵强,打破了宛州、山南两座城池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,用于战争。兵力强盛,将领
详细解释
旧时为压倒犯人的气焰,用棍棒打刚抓到或解到的犯人的腿或臀部。借指灭人威风的工具或手段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九回。一般作主语、宾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旧时为压倒犯人的气焰,
详细解释
罪魁祸首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20回。一般作主语、宾语,指坏头目。罪魁祸首。 复制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20回:“据着我胸襟胆气,焉敢拒敌官军,剪除君
详细解释
怎幺办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43回。一般作谓语、状语,用于书面语。怎幺办。 复制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43回:“倘或被眼疾手快的拿了送官,如之奈何?”用法
详细解释
皮肉都裂开了。形容被打伤势严重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107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严刑拷打。绽:裂开。皮肉都裂开了。形容被打伤势严重。 复制出处:明・施耐
详细解释
指华丽的衣服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62回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生活。锦: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。指华丽的衣服。 复制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62回:“随即差人
详细解释
形容心神不定或慌乱不安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一回。一般作谓语、状语、定语,指心神不定。形容心神不定或慌乱不安。 复制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一回:
详细解释
略加妆饰打扮。出自《水浒传》第四五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指化妆。略加妆饰打扮。 复制出处:《水浒传》第四五回:“只见那妇人从楼上下来,不敢十分穿重孝,只
详细解释
用敲锣等方式发出信号撤军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97回。一般作谓语,指撤军。用敲锣等方式发出信号撤军。 复制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97回:“卢先锋兵
详细解释
起死回生。形容医道高明,能把垂死的人救活。也用以形容挽回了看来没有希望的事物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七十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医术高明。起死回生。形容医道
详细解释
前后的人肩背紧挨着。形容人多拥挤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23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人群拥挤的场面。前后的人肩背紧挨着。形容人多拥挤。 复制出处:明・施耐庵
详细解释
闪躲与逃避灾难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八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用于处事。躲:逃避;避:避开。闪躲与逃避灾难。 复制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八回:
详细解释
犹言从长计议。出自《水浒传》第四五回。一般作谓语,用于不急于作出决定。犹言从长计议。 复制出处:《水浒传》第四五回:“婶子且住,休要急速行,我从长计较,慢慢地
详细解释
无巧不成书。指非常凑巧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24回。一般作宾语、分句,同“无巧不成书”。无巧不成书。指非常凑巧。 复制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24回:“自古
详细解释
横的冲过去;直的撞过来。形容毫无顾忌地乱冲乱撞或蛮不讲礼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113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,形容肆意行动。横的冲过去;直的撞过
详细解释
手一提起,刀就落下。形容用刀动作的迅速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29回。一般作谓语,指人的动作迅速。手一提起,刀就落下。形容用刀动作的迅速。 复制出处:明・
详细解释
手持点燃的蜡烛待天亮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95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形容心情急迫。旦:早晨。手持点燃的蜡烛待天亮。 复制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95回:“
详细解释
肩压肩,背挨背。形容人多拥挤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23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形容人多拥挤。肩压肩,背挨背。形容人多拥挤。 复制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23
详细解释
见“卖俏行奸”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21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,用于处事。见“卖俏行奸”。 复制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21回:“这阎婆惜被那张三小
详细解释
仙家酿造的美酒。形容酒名贵醇美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二回。一般作主语、宾语、定语,指美酒。瑶池:传说中西王母所住的地方。玉液:指美酒。仙家酿造的美酒。形容
详细解释
小声唠叨。形容说话声音低且含混不清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98回。一般作定语、状语,指小声嘀咕。小声唠叨。形容说话声音低且含混不清。 复制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
详细解释
亦作“执鞭随镫”。谓服侍别人乘骑,多表示倾心追随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六十七回 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表示倾心追随。亦作“执鞭随镫”。谓服侍别人乘骑,多表
详细解释
比喻重大的事变。也形容巨大的声响。同“天崩地坼”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55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比喻重大的事变。也形容巨大的声响。同“天
详细解释
形容狼狈逃跑的情景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66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状语,用于书面语。形容狼狈逃跑的情景。 复制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66回:“北京城内
详细解释
指人众多密集。出自《水浒传》第四十回。指人众多密集。 复制出处:《水浒传》第四十回:“江州府看的人,真乃压肩叠背,何止一二千人。”
详细解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