比喻先前的失败,可以作为以后的教训。出自晋・王隐《蜀记》。一般作宾语,比喻失败的教训。比喻先前的失败,可以作为以后的教训。 复制出处:晋・王隐《蜀记》:“公
详细解释
疾病多是由饮食不慎而引起传染。又作“病由口入”。出自晋・傅玄《口铭》。一般作分句、宾语、定语,比喻应该注意饮食卫生。疾病多是由饮食不慎而引起传染。又作“病
详细解释
寺庙中早晚报时的钟鼓之声。比喻令人警觉醒悟的学说或言论。形容僧尼那样寂寞单调的生活。出自南朝・粱・庚信《陪驾幸终南山和宇文月史》。一般作主语、宾语、定语,
详细解释
坏事干多了,结果是自己找死。出自春秋・左丘明《左传・隐公元年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分句,用于坏人。坏事干多了,结果是自己找死。 复制出处:春秋・左丘明《
详细解释
比喻秘密易于外泄。同“隔墙有耳”。出自语出《诗经・小雅・小弁》。《管子・君臣下》:“古者有二言:墙有耳,伏寇在侧。墙有耳者,微谋外泄之谓也。”一般作宾语、定语、分句,指小心秘密泄漏
详细解释
比喻耽于逸乐而杀身。出自春秋・左丘明《左传・闵公元年》。杜预注:“以宴安比之鸩毒。”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劝诫人。比喻耽于逸乐而杀身。 复制出处:春秋・左丘明《左
详细解释
细小的蚁洞可以溃决堤坝。比喻细小的漏洞可以酿成大错。出自战国・韩・韩非《韩非子・喻老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比喻句。溃:溃决。细小的蚁洞可以溃决堤坝。比喻细小的
详细解释
原是佛教用语。禅宗和尚接待初学的人用棒迎头一击;或大喝一声;以考验对方的领悟程度。现在泛指使人震动和醒悟的猛烈手段。出自宋・释普济《五灯会元・黄檗运禅师法
详细解释
旧称天能主持公道,善恶报应分明。出自元・无名氏《冯玉兰》第三折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劝诫人。昭彰:明显。旧称天能主持公道,善恶报应分明。 复制出处:元・
详细解释
灾祸从讲话中引出。指说话不慎就会招来灾祸。出自晋・傅玄《口铭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,常与病从口入连用。灾祸从讲话中引出。指说话不慎就会招来灾祸。 复制出处:晋
详细解释
见“燕安酖毒”。出自宋・朱熹《少师保信军节度使魏国公张公行状》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见“燕安酖毒”。 复制出处:宋・朱熹《少师保信军节度使魏国公张公行
详细解释
引来作为教训;警戒自己。常指用自己或别人过去的失败和错误来警戒自己;避免重犯。出自清・钱大昕《士驾斋新录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,含褒义。引来作为教训;警
详细解释
指说话直率的人会惹祸。出自春秋・左丘明《左传・成公十五年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处事。直:坦率、直爽;取:取得,引申为招致。指说话直率的人会惹祸。 复制出处:春
详细解释
推翻船的教训。比喻失败的教训。出自明・陈子龙《陈涉论》。一般作宾语,比喻失败的教训。推翻船的教训。比喻失败的教训。 复制出处:明・陈子龙《陈涉论》:“后之人主,
详细解释
只有减少,没有增加。也指只有损害,没有益处。出自清・霁园主人《夜谭随录・赣子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没有好处。损:减少,损失;益:增加,益处。只有减少,没有增
详细解释
迎头一棍子。比喻受到严重警告或突然的打击。出自清・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117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,比喻受到严重警告或突然的打击。迎头一棍子。比喻受到严重警告或突
详细解释
了解过去作为今天的借鉴。出自明・无名氏《太平宴》第一折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指借鉴以往的经验。鉴:借鉴。了解过去作为今天的借鉴。 复制出处:明・无名氏
详细解释
旧称天能主持公道,善恶报应分明。出自宋・朱熹《朱子语类・论语・吾与回也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劝诫人。昭昭:明显。旧称天能主持公道,善恶报应分明。 复制出
详细解释
原指谨防失火。亦泛指处事小心谨慎。出自清・邗上蒙人《风月梦》第十回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防火。火烛:泛指能起火的东西。原指谨防失火。亦泛指处事小心谨慎。 复制
详细解释
佛寺晨撞钟,暮击鼓以报时。出自唐・李咸用《山中》诗。一般作主语、宾语、定语,用于生活。佛寺晨撞钟,暮击鼓以报时。 复制出处:唐・李咸用《山中》诗:“朝钟暮鼓不到
详细解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