警示的成语

共 20 个成语

警示的成语有【覆车之鉴】【病从口入】【暮鼓晨钟】【多行不义必自毙】【墙有耳】【宴安鸩毒】【群蚁溃堤】【当头棒喝】【天理昭彰】【祸从口出】【燕安鸩毒】【引以为戒】【直言取祸】【覆舟之戒】【有损无益】【当头一棒】【知往鉴今】【天理昭昭】【火烛小心】【朝钟暮鼓】等。
以下是这些成语的详细列表。

警示相关成语

覆车之鉴

fù chē zhī jiàn

比喻先前的失败,可以作为以后的教训。出自晋・王隐《蜀记》。一般作宾语,比喻失败的教训。比喻先前的失败,可以作为以后的教训。 复制出处:晋・王隐《蜀记》:“公

详细解释

病从口入

bìng cóng kǒu rù

疾病多是由饮食不慎而引起传染。又作“病由口入”。出自晋・傅玄《口铭》。一般作分句、宾语、定语,比喻应该注意饮食卫生。疾病多是由饮食不慎而引起传染。又作“病

详细解释

暮鼓晨钟

mù gǔ chén zhōng

寺庙中早晚报时的钟鼓之声。比喻令人警觉醒悟的学说或言论。形容僧尼那样寂寞单调的生活。出自南朝・粱・庚信《陪驾幸终南山和宇文月史》。一般作主语、宾语、定语,

详细解释

多行不义必自毙

duō xíng bù yì bì zì bì

坏事干多了,结果是自己找死。出自春秋・左丘明《左传・隐公元年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分句,用于坏人。坏事干多了,结果是自己找死。 复制出处:春秋・左丘明《

详细解释

墙有耳

qiáng yǒu ěr

比喻秘密易于外泄。同“隔墙有耳”。出自语出《诗经・小雅・小弁》。《管子・君臣下》:“古者有二言:墙有耳,伏寇在侧。墙有耳者,微谋外泄之谓也。”一般作宾语、定语、分句,指小心秘密泄漏

详细解释

宴安鸩毒

yàn ān zhèn dú

比喻耽于逸乐而杀身。出自春秋・左丘明《左传・闵公元年》。杜预注:“以宴安比之鸩毒。”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劝诫人。比喻耽于逸乐而杀身。 复制出处:春秋・左丘明《左

详细解释

群蚁溃堤

qún yǐ kuì dī

细小的蚁洞可以溃决堤坝。比喻细小的漏洞可以酿成大错。出自战国・韩・韩非《韩非子・喻老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比喻句。溃:溃决。细小的蚁洞可以溃决堤坝。比喻细小的

详细解释

当头棒喝

dāng tóu bàng hè

原是佛教用语。禅宗和尚接待初学的人用棒迎头一击;或大喝一声;以考验对方的领悟程度。现在泛指使人震动和醒悟的猛烈手段。出自宋・释普济《五灯会元・黄檗运禅师法

详细解释

天理昭彰

tiān lǐ zhāo zhāng

旧称天能主持公道,善恶报应分明。出自元・无名氏《冯玉兰》第三折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劝诫人。昭彰:明显。旧称天能主持公道,善恶报应分明。 复制出处:元・

详细解释

祸从口出

huò cóng kǒu chū

灾祸从讲话中引出。指说话不慎就会招来灾祸。出自晋・傅玄《口铭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,常与病从口入连用。灾祸从讲话中引出。指说话不慎就会招来灾祸。 复制出处:晋

详细解释

燕安鸩毒

yàn ān zhèn dú

见“燕安酖毒”。出自宋・朱熹《少师保信军节度使魏国公张公行状》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见“燕安酖毒”。 复制出处:宋・朱熹《少师保信军节度使魏国公张公行

详细解释

引以为戒

yǐn yǐ wéi jiè

引来作为教训;警戒自己。常指用自己或别人过去的失败和错误来警戒自己;避免重犯。出自清・钱大昕《士驾斋新录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,含褒义。引来作为教训;警

详细解释

直言取祸

zhí yán qǔ huò

指说话直率的人会惹祸。出自春秋・左丘明《左传・成公十五年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处事。直:坦率、直爽;取:取得,引申为招致。指说话直率的人会惹祸。 复制出处:春

详细解释

覆舟之戒

fù zhōu zhī jiè

推翻船的教训。比喻失败的教训。出自明・陈子龙《陈涉论》。一般作宾语,比喻失败的教训。推翻船的教训。比喻失败的教训。 复制出处:明・陈子龙《陈涉论》:“后之人主,

详细解释

有损无益

yǒu sǔn wú yì

只有减少,没有增加。也指只有损害,没有益处。出自清・霁园主人《夜谭随录・赣子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没有好处。损:减少,损失;益:增加,益处。只有减少,没有增

详细解释

当头一棒

dāng tóu yī bàng

迎头一棍子。比喻受到严重警告或突然的打击。出自清・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117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,比喻受到严重警告或突然的打击。迎头一棍子。比喻受到严重警告或突

详细解释

知往鉴今

zhī wǎng jiàn jīn

了解过去作为今天的借鉴。出自明・无名氏《太平宴》第一折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指借鉴以往的经验。鉴:借鉴。了解过去作为今天的借鉴。 复制出处:明・无名氏

详细解释

天理昭昭

tiān lǐ zhāo zhāo

旧称天能主持公道,善恶报应分明。出自宋・朱熹《朱子语类・论语・吾与回也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劝诫人。昭昭:明显。旧称天能主持公道,善恶报应分明。 复制出

详细解释

火烛小心

huǒ zhú xiǎo xīn

原指谨防失火。亦泛指处事小心谨慎。出自清・邗上蒙人《风月梦》第十回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防火。火烛:泛指能起火的东西。原指谨防失火。亦泛指处事小心谨慎。 复制

详细解释

朝钟暮鼓

zhāo zhōng mù gǔ

佛寺晨撞钟,暮击鼓以报时。出自唐・李咸用《山中》诗。一般作主语、宾语、定语,用于生活。佛寺晨撞钟,暮击鼓以报时。 复制出处:唐・李咸用《山中》诗:“朝钟暮鼓不到

详细解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