谓援引同类事物作比喻。出自晋・康法邃《譬喻经>序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谓援引同类事物作比喻。 复制出处:晋・康法邃《譬喻经>序》:“《譬喻经》者,皆是
详细解释
感激别人的恩德。出自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魏志・齐王芳传》“勇过聂政,功逾介子,可谓杀身成仁,释生取义者矣”南朝・宋・裴松之注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感激别人。感激
详细解释
一辈子不录用。出自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王制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齿:录用。一辈子不录用。 复制出处: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王制》:“屏之远方,终身不齿。
详细解释
国家处于危难的境地。出自唐・郑谷《读前集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国家处于危难的境地。国步:国家的命运。国家处于危难的境地。 复制出处:唐・郑谷《读前集》:“风骚
详细解释
没有解决的案件或事情。出自宋・释普济《五灯会元》卷十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指没完的事情。公案:案件,问题。没有解决的案件或事情。 复制出处:宋・释普济《五灯会
详细解释
像浮萍、波浪一样无定所。比喻到处漂泊,踪迹无定。出自明・汤显祖《牡丹亭・闹殇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,指行踪无定。像浮萍、波浪一样无定所。比喻到处漂泊,踪
详细解释
比喻不懂礼节或地位卑微的人不能在正式的或隆重的场合出现。出自清・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四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比喻句。台:桌子。比喻不懂礼节或地位卑微的人不能在
详细解释
指身体相贴近。也形容人群拥挤。出自元・刘君锡《来生债》第一折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形容人群十分拥挤的场面。指身体相贴近。也形容人群拥挤。 复制出处:元・刘君锡《来
详细解释
jīng chéng suǒ jiā , jīn shí wéi kuī
人的诚心所到,能感动天地,使金属和石头毁坏。出自汉・王充《论衡・感虚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精诚:至诚,真心诚意;
详细解释
现报。出自唐・释道世《法苑珠林・妄语部》卷九十三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指因果报应。现报。 复制出处:唐・释道世《法苑珠林・妄语部》卷九十三:“是人现得,恶口
详细解释
犹言循名责实。出自明・张居正《答浙江吴巡抚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指要名实相符。犹言循名责实。 复制出处:明・张居正《答浙江吴巡抚》:“明主在上,方翕受敷施
详细解释
观察揣度人的形迹。出自清・李绿园《歧路灯》第102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,指观察揣度人的形迹。观察揣度人的形迹。 复制出处:清・李绿园《歧路灯》第102回:“这三人将
详细解释
四时和顺,五谷丰收。用以称颂太平盛世。同“时和年丰”。出自《南齐书・王敬则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,称颂太平盛世。四时和顺,五谷丰收。用以称颂太平盛世。同“
详细解释
表示一个人一辈子聪明。出自明・冯梦龙《古今小说・滕大尹鬼断家私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,常与“糊涂一时”连用。表示一个人一辈子聪明。 复制出处:明・冯梦龙《古今小说
详细解释
比喻保护子孙。出自元《宋史・乐志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燕翼:燕子用翅膀覆盖着它的小燕子。比喻保护子孙。 复制出处:元《宋史・乐志》:“权舆光大,燕翼诒
详细解释
guān bù wēi , yá zhǎo wēi
指官员未必威风凶悍,手下人则仗势逞威耍狂。出自元・无名氏《百花亭》第三折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官场等。牙爪:爪牙,比喻辅佐的人。指官员未必威风
详细解释
虽然处在平安的环境里,也想到有出现危险的可能。指随时有应付意外事件的思想准备。出自《战国策・楚策四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,用于自勉。于:处于;思:想。虽然处在平安的
详细解释
见“排难解纷”。出自唐・崔知贤《三月三日宴王明府山亭》诗,明・孙慎行序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为人排除危难。见“排难解纷”。 复制出处:唐・崔知贤《三月三日宴王明
详细解释
指井上汲水用具。出自宋・陆游《寄仗锡平老借用其听琴诗韵》。一般作主语、宾语,用于书面语。素绠:系在吊桶上的绳索;银瓶:装水用具。指井上汲水用具。 复制出处:宋・
详细解释
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。出自元・无名氏《谢金吾》。一般作谓语,同“身不由己”。盖:承上文申说理由和原因;由:听命,顺从。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。 复制出处:元・无
详细解释
指优秀的门生。出自南朝・宋・范晔《后汉书・郑玄传》。一般作宾语,指成绩优异的学生。高业:高才。指优秀的门生。 复制出处:南朝・宋・范晔《后汉书・郑玄传》:“马融门徒
详细解释
决断事务多而快。出自《周书・李彦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处事果断。如流:像流水一样多而迅速。决断事务多而快。 复制出处:《周书・李彦传》:“彦在尚书十有五载,
详细解释
比喻已经定案,不可更改。出自《旧唐书・李元纮传》。一般作宾语,指事物不可更改。南山:终南山。比喻已经定案,不可更改。 复制出处:《旧唐书・李元纮传》:“南山或
详细解释
暂时变通处理。出自清・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18回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权宜:因时因事变通处理。暂时变通处理。 复制出处:清・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18回:“不
详细解释
来者迎之,去者送之。出自五代 王仁裕《开元天宝遗事・销魂桥》。一般作主语、宾语、定语,指接待。来者迎之,去者送之。 复制出处:五代 王仁裕《开元天宝遗事・销魂桥》
详细解释
非常愚笨的人不晓事,很不机灵。出自战国・宋・庄周《庄子・天地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愚:愚笨;灵:聪明灵巧。非常愚笨的人不晓事,很不机灵。 复制出处:战
详细解释
伸长脖子远望。形容殷切盼望。出自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梁惠王上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渴望。引领:伸长脖子。伸长脖子远望。形容殷切盼望。 复制出处:战国・孟子《孟子
详细解释
比喻胸怀雄谋大略。出自元・王实甫《西厢记・崔莺莺夜听琴》第二折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比喻句。比喻胸怀雄谋大略。 复制出处:元・王实甫《西厢记・崔莺莺夜听琴》
详细解释
谓上富下贫。出自战国・赵・荀况《荀子・王制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谓上富下贫。 复制出处:战国・赵・荀况《荀子・王制》:“筐箧已富,府库已实,而百姓贫
详细解释
不因为只顾文辞而损害了对内容的理解。指写文章不要只追求修辞而忽略文章的立意。出自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万章上》。一般作谓语,用于文章。辞:文辞;志:作品的思想内容。不因为
详细解释
吃下软的,吐出硬的。比喻怕强欺软。出自《诗经・大雅・烝民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欺软怕硬。柔:软;刚:硬。吃下软的,吐出硬的。比喻怕强欺软。 复制出处:《诗经
详细解释
指修整面容残缺,恢复本来面目。后用以喻改过自新。出自战国・庄子《庄子・大宗师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指修整面容残缺,恢复本来面目。后用以喻改过自新。 复
详细解释
适合时宜,顺应世务。出自《魏书・良吏传序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,用于处事。适合时宜,顺应世务。 复制出处:《魏书・良吏传序》:“但廉平常迹,声问难高;适时应
详细解释
惊惶不安的样子。出自沙汀《在祠堂里》。一般作定语、状语,用于人的神态。惊惶不安的样子。 复制出处:沙汀《在祠堂里》:“堂屋里的洋灯依旧燃着,正中摆着一口白木
详细解释
形容肥沃的土地极为宽广。出自《汉书・张良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肥沃的土地极为宽广。形容肥沃的土地极为宽广。 复制出处:《汉书・张良传》:“夫关中左殽函,右
详细解释
xiàng zhuāng wǔ jiàn , zhì zài pèi gōng
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。同“项庄舞剑,意在沛公”。出自清・黄小配《大马扁》第四回。一般作宾语、分句,指别有所图
详细解释
cháo lǐ wú rén mò zuò guān
旧时俗语。意思是,没有靠山,事办不成。出自明・无名氏《包青天奇案》第三卷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、分句,用于劝诫人。旧时俗语。意思是,没有靠山,事办
详细解释
刮磨锅子,碰撞陶器。比喻粗俗之音。出自宋・严羽《沧浪诗话・诗评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刮磨锅子,碰撞陶器。比喻粗俗之音。 复制出处:宋・严羽《沧浪诗
详细解释
寻找缝隙。指寻找可乘之机。出自宋・王令《答刘公著微之书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,用于处事。扪:摸;罅:裂缝。寻找缝隙。指寻找可乘之机。 复制出处:宋・王令《答刘公著微
详细解释
同“珠璧交辉”。出自元・王结《偶感》诗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同“珠璧交辉”。 复制出处:元・王结《偶感》诗:“凤麟呈瑞吾何与,珠璧联辉世岂多。”用法:
详细解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