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iù shì lùn shì

就事论事

拼音 jiù shì lùn shì怎么读

注音 ㄐㄧㄡˋ ㄕˋ ㄌㄨㄣˋ ㄕˋ

繁体 就事論事

感情 贬义

近义词 避实就虚

就事论事的意思

就:按照。
指按照事情本身来评论是非得失。也指只评事情的现象;不涉及事情的本质和做事的指导思想。

出处宋・杨时《杨龟山集・荆州所闻》:“孟子与人君言,皆所以扩其善心,而革其非,不止就事论事。”

用法偏正式;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、分句;含贬义。

例子世间有所谓“就事论事”的办法,现在就诗论诗,或者也可以说是无碍的罢。(鲁迅《且介亭集文二集 “题未定”草》)

正音“论”,读作“lùn”,不能读作“lún”。

辨形“事”,不能写作“是”。

歇后语 打葫芦说葫芦 —— 就事论事

就事论事的详细解释

【释义】

只就事情本身加以评论,而不牵涉到题外。《明・沈德符・万历野获编补遗・台省・台疏讥谑》:“要条陈,不过就事论事可矣,何必程策?”《老残游记・第十八回》:“兄弟资质甚鲁,只好就事论事,细意推求,不敢说无过,但能寡过已经是万幸了。”

就事论事的翻译

  1. consider something as it stands
  2. 事実そのものについて論ずる
  3. рассуждáть о деле вне его связи с объективным обстоятельством
  4. considérer qch. tel qu'il est

就事论事成语接龙

“论”字开头的成语接龙(顺接)

  • 事半功倍
  • 倍道兼行
  • 行色匆匆
  • 匆匆忙忙
  • 忙里偷闲
  • 闲云野鹤
  • 鹤立鸡群
  • 群策群力
  • 力挽狂澜
  • 澜倒波随
  • 随心所欲
  • 欲擒故纵
  • 纵横捭阖
  • 阖门却扫
  • 扫榻以待
  • 待价而沽
  • 沽名钓誉
  • 誉过其实
  • 实事求是
  • 是古非今
  • 今非昔比
  • 比比皆是
  • 是是非非

就事论事成语接龙

“就”字结尾的成语接龙(逆序)

  • 半推半就
  • 事倍功半
  • 若无其事
  • 泰然自若
  • 民安国泰
  • 祸国殃民
  • 幸灾乐祸
  • 三生有幸
  • 举一反三
  • 轻而易举
  • 避重就轻
  • 无所回避
  • 聊胜于无
  • 穷极无聊
  • 层出不穷
  • 密密层层
  • 人烟稠密
  • 咄咄逼人
  • 书空咄咄
  • 大书特书
  • 贪小失大
  • 羊狠狼贪
  • 顺手牵羊

就事论事字义分解

读音(jiù), 尢部,共12画

①. 凑近,靠近。 如: 避难就易。就着灯看书。

②. 到,从事,开始进入。 如: 就位。就业。就寝。就任。就绪。就医。高就。

③. 依照现有情况或趁着当前的便利,顺便。 如: 就近。就便。就事论事。

读音(shì), 亅部,共8画

①. 自然界和社会中的现象和活动。 如: 事情。事件。事业。

②. 变故。 如: 事故(出于某种原因而发生的不幸事情,如工作中的死伤等)。事端。

③. 职业。 如: 谋事(指找职业)。

④. 关系和责任。 如: 你走吧,没你的事了。

⑤. 办法。 如: 光着急也不是事儿,还得另找出路。

⑥. 做,治。 如: 不事生产。无所事事。

⑦. 服侍。 如: 事父母。

读音(lùn,lún), 讠部,共6画

㈠ 论 [ lùn ]

①. 分析判断事物的道理。 如: 论断。论点。论辩。论据。论者。议论。讨论。辩论。

②. 分析阐明事物道理的文章、理论和言论。 如: 理论。舆论。专论。社论。

③. 学说,有系统的主张。 如: 系统论。

④. 看待。 如: 一概而论。

⑤. 衡量,评定。 如: 论罪。论功行赏。

⑥. 按照。 如: 论件。论资排辈。

⑦. 姓。

㈡ 论 [ lún ]

①. 古同“伦”,条理。

②. 〔~语〕中国古书名,内容主要是记载孔子及其门人的言行。

③. 古同“抡”,挑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