指寄往或来自远方的书信。出自元・高明《琵琶记・伯喈行路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指书信。指寄往或来自远方的书信。 复制出处:元・高明《琵琶记・伯喈行路》:“叹路途千
详细解释
比喻事物消失瓦解。出自续范亭《三年不言之言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,指事物消失。比喻事物消失瓦解。 复制出处:续范亭《三年不言之言》:“我看当时的情况,好象
详细解释
不可过分指责。指虽有缺点但仍可原谅。出自东汉・班固《汉书・王莽传中》。一般作谓语,指不能全面否定。不可过分指责。指虽有缺点但仍可原谅。 复制出处:东汉・班固《
详细解释
吃惯了蓼(一种有辣味的草)的虫子已经不感到蓼是辣的了。比喻人为了所好就会不辞辛苦。出自《文选・王粲(七哀)》。晋・左思《魏都赋》“习蓼虫之辛,玩进退之维谷。
详细解释
犹忘恩负义。出自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一百十六回。佥大怒,厉声骂曰:“忘恩背义之贼,有何面目见天下人乎!”拨回马复与魏兵接战。”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,用于谴
详细解释
捏泥成香。因不及备香,以此表示虔诚。出自宋・曾敏行《独醒杂志》第五卷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,指人很虔诚。捏泥成香。因不及备香,以此表示虔诚。 复制出处:宋・曾敏行
详细解释
比喻喝醉酒后身体摇摇欲坠的样子。出自南朝・宋・刘义庆《世说新语・容止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比喻句。玉山:比喻人的身形美好。比喻喝醉酒后身体摇摇欲坠的样子
详细解释
见“神谟庙算”。出自康有为《进呈俄罗斯大彼得变政记序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见“神谟庙算”。 复制出处:康有为《进呈俄罗斯大彼得变政记序》:“臣闻一
详细解释
指捏造事实,陷害好人。出自高阳《胡雪岩全传・平步青云》下册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处事。诬:诬陷。良:好人。指捏造事实,陷害好人。 复制出处:高阳《胡雪岩全传・
详细解释
原指佛教徒功夫深,已超出尘世。后多形容才德远远超过平常人。出自南朝・宋・刘义庆《世说新语・德行》刘孝标注引谢承《后汉书》:“徐穉,字儒子,豫章南昌人,清妙高跱
详细解释
利用别人的把柄或自己的权势,以威胁强迫手段向人索取财物。出自徐朔方《牡丹亭>校注・前言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指强行敲诈。勒索:强行索取财物。利用别人的
详细解释
见“三阳开泰”。出自元《宋史・乐志》。见“三阳开泰”。 复制出处:元《宋史・乐志》:“三阳交泰,日新惟良。”例子:三阳交泰产群生,仙石胞含日月精。明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一回
详细解释
形容奇形怪状;五颜六色。也形容事物离奇多变。出自西汉・刘安《淮南子・本经训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形容五颜六色的景色。光怪:奇异的光彩;陆离:色彩繁杂。形容
详细解释
见“凤凰来仪”。出自《书・益稷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指吉祥的征兆。见“凤凰来仪”。 复制出处:《书・益稷》:“《箫韶》九成,凤皇来仪。”用法:作宾语、定语;指
详细解释
仍旧像从前一样。比喻情况没有发生变化。出自唐・薛调《无双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人的状况没改变。故:过去的。仍旧像从前一样。比喻情况没有发生变化。 复制出处
详细解释
学问很多;有五车书。形容读书很多;学识渊博。出自战国・庄子《庄子・天下》。一般作谓语,含褒义。学问很多;有五车书。形容读书很多;学识渊博。富:丰富;五车:指五
详细解释
狡诈的计谋是多方面的。形容坏主意很多。出自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117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含贬义。诡计:欺诈的计谋;端:事物的另一头;一方面。狡诈的计谋是
详细解释
指饥疲瘦削的样子。出自明归有光《送宋知县序》。一般作宾语、状语,指人的外形憔悴。指饥疲瘦削的样子。 复制出处:明归有光《送宋知县序》:“岁复荐饥,侯加意抚恤,
详细解释
指离开人世。出自章诒和《往事并不如烟・君子之交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死亡。人寰:人世。指离开人世。 复制出处:章诒和《往事并不如烟・君子之交》:“程继先
详细解释
为人作诗文书画所得的报酬。出自清・魏秀仁《花月痕》第二回。一般作宾语,用于书面语。为人作诗文书画所得的报酬。 复制出处:清・魏秀仁《花月痕》第二回:“荷生自旧腊
详细解释
谓随波逐流,从俗浮沉。出自清・包世臣《再与杨季子书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没有主见。谓随波逐流,从俗浮沉。 复制出处:清・包世臣《再与杨季子书》:“侯朝宗随
详细解释
喻指老而无妻的人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指老光棍。喻指老而无妻的人。 复制用法:作宾语、定语;指老光棍。例子:犊牧采薪的意思很多人不知道谜语: 老光棍 (谜底:犊牧采薪
详细解释
指对某人或对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。出自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尽心下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,指对人或事不满。深:很;十分;恶:厌恶;痛:痛恨;绝:极点。指对某人或对
详细解释
翻脸不讲情面。形容对人的态度突然变坏;不留情面。出自明・邵璨《香囊记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含贬义。翻脸不讲情面。形容对人的态度突然变坏;不留情面。 复制出处
详细解释
犹批亢捣虚。出自汉・杨雄《法言・重黎》。 唐・韩愈《释言》:“弱於才而腐於力,不能奔走乘机抵巇,以要权利。”犹批亢捣虚。 复制出处:汉・杨雄《法言・重黎》:“巇可抵乎?” 唐・
详细解释
因为犯罪,在法律上应承担的责任是难以逃却的。出自明・王守仁《批右江道移置凤化县南丹卫事宜呈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因为犯罪,在法律上应承担的责任是
详细解释
形容歌声或乐器声高亢宏亮。出自战国・郑 列御寇《列子・汤问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,形容歌声或乐器声高亢宏亮。形容歌声或乐器声高亢宏亮。 复制出处:战国・郑 列御寇
详细解释
徒手和虎搏斗;蹚水过大河。比喻勇猛果敢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述而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分句,比喻有勇无谋,冒险蛮干。暴虎:空手打虎;冯河:徒步过河,“冯”同“
详细解释
泛指无依无靠的人。泛指无依无靠的人。 复制
详细解释
遮蔽天空和太阳。形容事物体积庞大、数量众多或气势盛大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八十三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,用于恶势力或气势等。遮蔽天空和太阳。形容事物体
详细解释
在泥塑人像外面涂上金粉。比喻因袭模仿,徒有其表。出自清・吴乔《答万季野诗问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比喻句。在泥塑人像外面涂上金粉。比喻因袭模仿,徒有其表。 复制
详细解释
识见明敏,智虑周详。出自宋・张琰《序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识见明敏,智虑周详。 复制出处:宋・张琰《序》:“且夫识明智审,则虑事精而信道焉。”用法
详细解释
见“大庭广众”。出自清・龚自珍《上大学士书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指公共场合。见“大庭广众”。 复制出处:清・龚自珍《上大学士书》:“大廷广众,苟且安之,梦觉
详细解释
倚势强行作媒的人。倚势强行作媒的人。 复制
详细解释
形容异常艰苦;达到超凡的程度。出自毛泽东《整顿党的作风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,含褒义。卓绝:极不平凡。形容异常艰苦;达到超凡的程度。 复制出处:毛泽东《
详细解释
堵塞视听。指对外界事物不闻不问或不了解。出自汉・王充《论衡・自纪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指不闻不问。堵塞视听。指对外界事物不闻不问或不了解。 复制出处:汉・王
详细解释
迎面给以狠狠地打击。出自清・吴趼人《发财秘诀》第十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,含褒义。迎面给以狠狠地打击。 复制出处:清・吴趼人《发财秘诀》第十回:“倘使此辈都是
详细解释
见“移宫换羽”。亦作“移商换羽”。谓乐曲换调。宫、商、羽均为古代乐曲五音中之音调名。后也比喻事情的内容有所变更。出自宋・杨无咎《点绛唇(小阁清幽)》词。元・虞集《烛影摇红(
详细解释
马吐出嚼子,咬断缰绳。比喻不受束缚。出自庄周《庄子・马蹄》。一般作谓语,比喻不受束缚。诡衔:吐出马嚼;窃辔:摆脱笼头。马吐出嚼子,咬断缰绳。比喻不受束缚。 复制
详细解释
威震千里。形容声威极盛。出自战国・庄子《庄子・外物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人的声威。惮赫:威震。威震千里。形容声威极盛。 复制出处:战国・庄子《庄子・外物》:“白
详细解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