连动式的成语

共 1030 个成语

连动式的成语有【闭门造车】【闭口不谈】【对景伤情】【假公营私】【得寸入尺】【断章取意】【俾昼作夜】【下马作威】【拔旗易帜】【睹物思人】【抱布贸丝】【罚一劝百】【避难趋易】【酒阑人散】【琢玉成器】【启宠纳侮】【点石成金】【解甲投戈】【慌不择路】【剗草除根】【操矛入室】【见风使船】【操刀必割】【坐视不救】【淘沙得金】【出门应辙】【借酒浇愁】【奋臂大呼】【正人先正己】【衣锦夜行】【犯言直谏】【翻脸无情】【滴水成冰】【触景伤心】【发怒冲冠】【放火烧山】【得一望十】【曲学阿世】【见雀张罗】【养痈致患】等。
以下是这些成语的详细列表。

连动式相关成语

闭门造车

bì mén zào chē

原意指只要按照同一规格;关起门来造成的车子;用起来也能合辙。现用以比喻不进行调查研究;只凭主观想象办事;不符合客观实际。出自宋・朱熹《四书>或问》第五卷。一般

详细解释

闭口不谈

bì kǒu bù tán

紧闭着嘴不说话或谈论秘密。出自沈从文《边城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保守秘密。紧闭着嘴不说话或谈论秘密。 复制出处:沈从文《边城》:“祖父则很快乐的夸奖了翠翠不

详细解释

对景伤情

duì jǐng shāng qíng

看见眼前熟悉的景物,因而联想到一些人和事,引起伤感。出自元・无名氏《集贤宾・逍遥乐》散曲。一般作谓语,用于见了引起伤感的场合。对景:对着眼前的景物。看见眼前

详细解释

假公营私

jiǎ gōng yíng sī

见“假公济私”。出自《元典章・进表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指假公济私。见“假公济私”。 复制出处:《元典章・进表》:“在外诸司不详站赤生受指,以进表为由

详细解释

得寸入尺

dé cùn rù chǐ

得了一寸,还想再进一尺。比喻贪得无厌。出自梁启超《论民族竞争之大势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,指贪心。得:取得,获得。得了一寸,还想再进一尺。比喻贪得无厌。 复制

详细解释

断章取意

duàn zhāng qǔ yì

见“断章取义”。出自唐・张鷟《游仙窟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、状语,指歪曲原意。见“断章取义”。 复制出处:唐・张鷟《游仙窟》:“断章取意,唯须得情,若不惬当,罪有

详细解释

俾昼作夜

bǐ zhòu zuò yè

把白昼当作夜晚。指不分昼夜地寻欢作乐。出自《诗经・大雅・荡》。一般作谓语,形容不分昼夜干某事。俾:使。把白昼当作夜晚。指不分昼夜地寻欢作乐。 复制出处:《诗经・大

详细解释

下马作威

xià mǎ zuò wēi

指官吏到任故意用严法处理下属树立威风。泛指先给对方一点厉害。出自东汉・班固《汉书・叙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,指新官上任。指官吏到任故意用严法处理下属树

详细解释

拔旗易帜

bá qí yì zhì

拔掉别人的旗子,换上自己的旗子。比喻取而代之。出自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淮阴候列传》。一般作谓语,指取代。旗:旗帜;易:换。拔掉别人的旗子,换上自己的旗子。比喻

详细解释

睹物思人

dǔ wù sī rén

看到离去的人或死者留下的东西;就联想或怀念起这个人。常用于对死者的追思。出自唐・斐铏《传奇・颜濬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分句,形容对故人的怀念。睹:看见。看到离去的

详细解释

抱布贸丝

bào bù mào sī

带了钱,来买丝。借指和女子接近。亦指进行商品交易。出自《诗经・卫风・氓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,指进行商品交易。布:古代一种货币;贸:买卖。带了钱,来买丝。借指

详细解释

罚一劝百

fá yī quàn bǎi

处罚一个人以惩戒众人。出自唐・韩愈《谁氏子》。李汉注引《中说》:“牡如晦问政,子曰:‘赏一以劝百,罚一以惩众。’”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指杀一儆百。处罚一个人以惩戒

详细解释

避难趋易

bì nán qiù yì

指避开困难的而拣容易的做。出自见“避难就易”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回避困难。指避开困难的而拣容易的做。 复制出处:见“避难就易”。用法:作谓语、定语;指回避困

详细解释

酒阑人散

jiǔ lán rén sàn

酒席完毕,客人归去。出自唐・蒋防《霍小玉传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指宴会结束。阑:尽。酒席完毕,客人归去。 复制出处:唐・蒋防《霍小玉传》:“时春物尚余,夏景初丽

详细解释

琢玉成器

zhuó yù chéng qì

比喻经过修磨锻炼,方能成器成才。出自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学记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培育人才。琢:雕琢。比喻经过修磨锻炼,方能成器成才。 复制出处:西汉・戴圣

详细解释

启宠纳侮

qǐ chǒng nà wǔ

谓开宠端而招致侮慢。出自春秋・左丘明《左传・定公元年》。一般作谓语,用于劝诫人。谓开宠端而招致侮慢。 复制出处:春秋・左丘明《左传・定公元年》:“启宠纳侮,其此之

详细解释

点石成金

diǎn shí chéng jīn

比喻修改文章时稍稍改动原来的文字,就使它变得很出色。出自宋・胡仔《苕溪渔隐丛话后集・孟浩然》。一般兼语式,作谓语、定语,含褒义。比喻修改文章时稍稍改动原来的

详细解释

解甲投戈

jiě jiǎ tóu gē

卸下盔甲,放下武器。比喻不再战斗。出自汉・扬雄《解嘲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比喻不再战斗。卸下盔甲,放下武器。比喻不再战斗。 复制出处:汉・扬雄《解嘲》:“叔孙通起

详细解释

慌不择路

huāng bù zé lù

势急心慌,顾不上选择道路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61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含贬义。势急心慌,顾不上选择道路。 复制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61回:“看看天

详细解释

剗草除根

chǎn cǎo chú gēn

斩草除根。出自春秋・左丘明《左传・隐公六年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含贬义。斩草除根。 复制出处:春秋・左丘明《左传・隐公六年》:“为国家者,见恶,如农夫之务去草焉

详细解释

操矛入室

cāo máo rù shì

比喻深入了解对方,找出其纰漏,又以对方的论点来批驳对方。出自语出《后汉书・郑玄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言辞、学问等。比喻深入了解对方,找出其纰漏,又以对方的

详细解释

见风使船

jiàn fēng shǐ chuán

同“见风使舵”。出自清・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四十一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、状语,指见机行事。同“见风使舵”。 复制出处:清・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四十

详细解释

操刀必割

cāo dāo bì gē

手里拿着刀,一定要割物。比喻办事必须及时。出自《六韬・守土》。一般作谓语,比喻办事果断。操:持。手里拿着刀,一定要割物。比喻办事必须及时。 复制出处:《六韬・守土

详细解释

坐视不救

zuò shī bù jiù

旁观别人的危难而不加救助。出自宋・洪迈《夷坚志补・褚大震死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,含贬义。旁观别人的危难而不加救助。 复制出处:宋・洪迈《夷坚志补・褚大震死》:

详细解释

淘沙得金

táo shā dé jīn

用水选的方法从沙子里取得真金。比喻除去杂质,提取精华。也比喻费力大而成效少。出自《关尹子》六七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指去粗取精。用水选的方法从沙子里取得真金。

详细解释

出门应辙

chū mén yīng zhé

犹出门合辙。出自梁启超《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》第三章第四节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事理等。犹出门合辙。 复制出处:梁启超《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》第三章第四节

详细解释

借酒浇愁

jiè jiǔ jiāo chóu

用酒来浇灭郁积心中的气愤或愁闷。出自明・李开先《后冈陈提学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,含贬义。用酒来浇灭郁积心中的气愤或愁闷。 复制出处:明・李开先《后冈陈提学传

详细解释

奋臂大呼

fèn bì dà hū

高举手臂,大声呼喊。出自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秦始皇本纪》。一般作谓语,指大声呼喊。奋臂:高举手臂。高举手臂,大声呼喊。 复制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秦始皇本纪》:

详细解释

正人先正己

zhèng rén xiān zhèng jǐ

要让别人做到公平正直就必须自己先做到。出自王朔《永失我爱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分句,指以身作则。正:正直,公正。要让别人做到公平正直就必须自己先做到。 复制出处:

详细解释

衣锦夜行

yī jǐn yè xíng

穿了锦绣衣服在黑夜里行走。比喻身居官位;却未能使人看到自己的荣耀。出自东汉・班固《汉书・项籍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含贬义。穿了锦绣衣服在黑夜里行走。比喻身

详细解释

犯言直谏

fàn yán zhǐ jiǎn

敢于冒犯尊长或皇上的威严而直立相劝。出自韩非《韩非子・外储说左下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含褒义。敢于冒犯尊长或皇上的威严而直立相劝。 复制出处:韩非《韩非子・外储

详细解释

翻脸无情

fān liǎn wú qíng

形容突然变脸,不讲情义。出自清・石玉昆《三侠五义》第94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用于处世。翻:反转。形容突然变脸,不讲情义。 复制出处:清・石玉昆《三侠五

详细解释

滴水成冰

dī shuǐ chéng bīng

水滴下去就结成冰。形容天气非常寒冷。出自宋・钱易《南部新书》。一般兼语式,作谓语、定语,形容天气非常寒冷。水滴下去就结成冰。形容天气非常寒冷。 复制出处:

详细解释

触景伤心

chù jǐng shāng xīn

见“触景伤情”。出自《吴歌甲集・茅舍萧萧傍竹篱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,指伤感。见“触景伤情”。 复制出处:《吴歌甲集・茅舍萧萧傍竹篱》:“茅舍萧萧傍竹篱,

详细解释

发怒冲冠

fā nù chōng guàn

同“发上冲冠”。出自《燕丹子》下卷。一般作谓语、状语、定语,形容极端愤怒。同“发上冲冠”。 复制出处:《燕丹子》下卷:“歌曰:‘风萧萧兮易水寒,壮士一去兮不复还

详细解释

放火烧山

fàng huǒ shāo shān

比喻煽风点火,挑拨离间。出自康濯《东方红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,指挑拨离间。比喻煽风点火,挑拨离间。 复制出处:康濯《东方红》:“你不知道,那狼叼豹咬的齐占杰,

详细解释

得一望十

dé yī wàng shí

才得一分,就想得十分。形容十分贪婪。出自明・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17卷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贪婪。得:取得;望:希望。才得一分,就想得十分。形容十分贪婪。 复制

详细解释

曲学阿世

qū xué ē shì

歪曲自己的学术,以投世俗之好。出自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儒林列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用于做学问。歪曲自己的学术,以投世俗之好。 复制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

详细解释

见雀张罗

jiàn què zhāng luó

比喻设圈套诱骗。出自《红梨记・踏月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,指设圈套诱骗。比喻设圈套诱骗。 复制出处:《红梨记・踏月》:“则怕他指山卖磨,见雀张罗,满口儿如蜜钵,

详细解释

养痈致患

yǎng yōng zhì huàn

留着毒疮不去医治,就会成为后患。比喻纵容包庇坏人坏事,结果会遭受祸害。出自清・夏敬渠《野叟曝言》第145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用于劝诫人。痈:毒疮;患:祸

详细解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