欺侮在上的人,虐待在下的人。出自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魏书・后主传》裴松之注引诸葛亮集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,用于处世。凌:欺负。欺侮在上的人,虐待在下的人。
详细解释
形容胆量大,无所畏惧。出自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蜀志・赵云传》裴松之注引《赵云别传》:先主明旦自来,至云营围,视昨战处,曰:‘子龙一身都是胆也!’形容胆量大,无所畏惧。 复制出处:西晋・
详细解释
身子安定就是快乐。出自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蜀书・秦宓传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生活。身子安定就是快乐。 复制出处: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蜀书・秦宓传》:“安身为乐
详细解释
放下兵器,捆束铠甲。指停止作战。出自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蜀志・诸葛亮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停止战事。案:通“按”,手抚;兵:兵器;束:捆束;甲:盔甲。放下兵器
详细解释
大聚饮三天。出自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魏志・文帝纪》。裴松之注引《魏书》:“赐饶安县田租,勃海郡百户牛酒,大酺三日。”一般作谓语、宾语,用于犒赏等。酺:聚饮。大聚饮三
详细解释
尽心尽意。出自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吴志・诸葛瑾传》:故竭心尽意,不敢为非耳。竭:尽。尽心尽意。 复制出处: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吴志・诸葛瑾传》:故竭心尽意,不敢为非耳。
详细解释
同“情见乎辞”。出自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蜀志・诸葛亮传》。裴松之注:“夫其高吟俟时,情见乎言,志气所存,既已定于其始矣。”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心意在言辞中显露。
详细解释
犹深思远虑。出自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魏志・田畴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指计划得很周密。犹深思远虑。 复制出处: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魏志・田畴传》:“窃恐未得其
详细解释
谓甘愿冒着生命危险。出自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魏志・袁绍传》“吾不用田丰言,果为所笑”裴松之注引晋・孙盛曰。一般作谓语、状语,用于处事。谓甘愿冒着生命危险。 复
详细解释
做理能适应客观情况的变化,懂得变通,不死守常规。出自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魏志・荀彧攸贾诩传》:荀彧清秀通雅,有王佐之风,然机鉴先识,未能充其志也。荀攸、贾诩,庶乎算无遗策,经达权变,
详细解释
欺侮在上的人,侵害在下的人。出自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蜀志・后主传》裴松之引诸葛亮集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,用于坏人。陵:通“凌”,欺侮;虐:残暴,侵害。欺侮在上的人
详细解释
甜美的言辞,厚重的礼品。亦作“甘言厚币”。出自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魏志・公孙度传》。裴松之注引《魏略》:“臣前遣校尉宿舒、郎中令孙综,甘言厚礼,以诱吴贼。”一般作
详细解释
形容双方就像水火一样互相对立,不能相容。出自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蜀志・魏延传》。形容双方就像水火一样互相对立,不能相容。 复制出处: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蜀志・魏
详细解释
充分利用一切空余时间读书。出自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魏志・王肃传》裴松之注引《魏略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指读书刻苦。充分利用一切空余时间读书。 复制出处:西晋・
详细解释
锋芒纯利,没有东西可以承受。形容气势极盛,不可阻挡。出自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魏志・武帝纪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气势极盛。锋:锋芒,指刀剑的刃和尖;当:阻挡、承
详细解释
运筹决策。出自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吴志・诸葛恪传》。裴松之注引三国・魏・管辰《诸葛恪别传》:“[孙权]又问:‘卿何如滕胤?’恪答曰:‘登阶蹑履,臣不如胤,回筹转
详细解释
用车装;用斗量。形容事物、人才很多;也作“斗量车载”。出自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吴志・孙权传》“遣都尉赵咨使魏”裴松之注引三国・吴 韦昭《吴书》。一般作谓语、
详细解释
注重根本,轻视枝末。古代“本”多指农业,“末”多指工商业。出自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魏志・司马芝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,用于抉择。注重根本,轻视枝末。古代“
详细解释
以往的眷爱和恩情。出自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吴志・孙皓传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以前的恩爱。旧:已往;宿:通“夙”,平常。以往的眷爱和恩情。 复制出处:晋・陈寿《三国
详细解释
改变原来的操行和志向。出自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吴志・黄盖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用于行为改变等。改、易:改变。改变原来的操行和志向。 复制出处:西晋・陈寿《
详细解释
拿起笔来就写成文章,形容文思敏捷。出自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魏志・徐幹传》。裴松之注引《先贤行状》:“幹清玄体道,六行修备,聪识洽闻,操翰成章。”一般作谓语,指
详细解释
好像鱼得到水一样。比喻得到跟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很适合的环境。出自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蜀志・诸葛亮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补语,含褒义。好像鱼得到水一样。比
详细解释
比喻勇猛善战的将领。出自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吴志・周瑜传》。一般作宾语,用于比喻句。熊虎:猛兽。比喻勇猛善战的将领。 复制出处: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吴志・周瑜传》
详细解释
见“天下无敌”。出自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魏志・武帝纪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普天之下没有对手。见“天下无敌”。 复制出处: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魏志・武帝纪》:“至是凡
详细解释
牺牲生命,以解救国家的危难。出自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魏志・陈思王植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,用于爱国者。捐躯:牺牲生命;济:救助。牺牲生命,以解救国家的危难。 复制出
详细解释
甲为乙的外表;乙为甲的内里;乙为甲的外表;甲为乙的内里。比喻互相依存;互相接受。出自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董允传》。一般作谓语,主语必须是两个以上。甲为乙的外表
详细解释
指今后的忧患是没有穷尽的。出自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魏志・武帝纪》。一般作分句,含贬义。患:灾难、忧患;穷:尽。指今后的忧患是没有穷尽的。 复制出处:晋・陈寿
详细解释
形容恼怒到极点。出自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吴志・吴主传》。裴松之注引晋・虞溥《江表传》:“朕年六十,世事难易,靡所不尝,近为鼠子所前却,令人气涌如山。”一般作谓语,
详细解释
年老而不明白事理。出自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魏志・陈思王传》。注:“老不晓事,强著一书,悔其少作。”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责骂人等。年老而不明白事理。 复制出处:晋
详细解释
国家人民殷实富裕。出自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蜀志・诸葛亮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时局。殷:殷实,富足;阜:丰富。国家人民殷实富裕。 复制出处: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
详细解释
吉祥、不幸、灾祸、幸福。出自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吴志・太史慈传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指人的各种境遇。吉祥、不幸、灾祸、幸福。 复制出处: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
详细解释
一抬手就可以拿到。比喻极容易取得。出自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蜀志・许慈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容易得到。举:抬起;采:摘,拿。一抬手就可以拿到。比喻极容易取得。 复
详细解释
指着长江起誓以显示自己的诚意和可信。出自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吴志・吴主传》:若君必效忠节,以解疑议,登身朝到,夕召兵还,此言之诚,有如大江。指着长江起誓以显示自己的诚意和可信。 复制出
详细解释
试着亲身去做触犯法律的事。指明知故犯。出自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魏志・袁术传》:以为足下当暞力同心,匡翼汉室,而阴谋不轨,以身试祸,岂不痛哉!身:亲身,亲自;试:尝试。试着亲身去做触犯法
详细解释
比喻坚决抵抗,宁死不屈的将领。出自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蜀志・张飞传》。一般作宾语,形容英雄。比喻坚决抵抗,宁死不屈的将领。 复制出处: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蜀志・张
详细解释
认真踏实,一丝不苟。出自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高堂隆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,指人做事踏实。认真踏实,一丝不苟。 复制出处: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高堂隆传》:“是
详细解释
对问题思考策划得多,但却不能或不善于作出判断或决断。出自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魏志・郭嘉传》:多端寡要,好谋无决。好:喜爱,善于;谋:策划,思考。对问题思考策划得多,但却不能或不善于作出
详细解释
日夜勤劳,不怠惰。出自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吴书・孙皓传》裴松之注引《吴录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夙夜:早晚;懈:懈怠松弛。日夜勤劳,不怠惰。 复制出处:晋・
详细解释
谄媚讨好。出自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蜀志・法正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媚:谄媚。谄媚讨好。 复制出处: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蜀志・法正传》:“旦夕偷幸,求容
详细解释
不顾辛苦,慰问疾病。旧时比喻君主安抚军民,跟百姓同甘共苦。出自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蜀志・先主传》。裴松之注引晋・习凿齿曰:“观其所以结物情者,岂徒投醪抚寒,含蓼问
详细解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