楚辞的成语

共 47 个成语

楚辞的成语有【何去何从】【不知所从】【登山临水】【蛾眉曼睩】【一概而论】【握瑜怀瑾】【瓦釜雷鸣】【乐不可言】【颠倒黑白】【寸长尺短】【与世推移】【尺短寸长】【偭规错矩】【送往劳来】【变古易俗】【窜端匿迹】【九关虎豹】【葬身鱼腹】【与日月齐光】【流金铄石】【千里之驹】【黄钟瓦釜】【龃龉难入】【弹冠振衣】【章决句断】【竹柏异心】【沅芷澧兰】【心烦意乱】【量凿正枘】【短兵相接】【弹冠振衿】【秋色平分】【刓方为圆】【莞尔而笑】【美人迟暮】【龃龉不入】【桂酒椒浆】【哺糟歠醨】【瞻前顾后】【圆凿方枘】等。
以下是这些成语的详细列表。

楚辞相关成语

何去何从

hé qù hé cóng

往哪里去?跟什么人?多指在重大问题上做出某种抉择。出自战国・楚 屈原《楚辞・卜居》。一般作主语、谓语,形容心中没底,不知去向,无所适从。去:离开;从:跟随。往

详细解释

不知所从

bù zhī suǒ cóng

不知怎么办。形容拿不定主意。出自战国・楚・屈原《楚辞・卜居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处事。不知怎么办。形容拿不定主意。 复制出处:战国・楚・屈原《楚辞・卜居》:

详细解释

登山临水

dēng shān lín shuǐ

形容旅途遥远。也指游山玩水。出自战国・楚 屈原《楚辞・九辩》。一般作谓语,指游山玩水。形容旅途遥远。也指游山玩水。 复制出处:战国・楚 屈原《楚辞・九辩》:“憭

详细解释

蛾眉曼睩

é méi màn lù

形容女子的眉目秀美有神。出自战国・楚 屈原《楚辞・招魂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女性。曼睩:明亮转动的眼睛。形容女子的眉目秀美有神。 复制出处:战国・楚 屈原《楚辞・

详细解释

一概而论

yī gài ér lùn

用同一个标准来评论、看待或处理。多形容不分性质、不加区别地处理事情或解决问题。出自战国・楚 屈原《楚辞・九章・怀沙》。一般作主语、谓语、宾语,用于否定句。概:

详细解释

握瑜怀瑾

wò yú huái jǐn

比喻人具有纯洁优美的品德。出自战国・楚 屈原《楚辞・九章・怀沙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含褒义。比喻人具有纯洁优美的品德。 复制出处:战国・楚 屈原《楚辞・九章・怀

详细解释

瓦釜雷鸣

wǎ fǔ léi míng

高妙的乐器被废弃了;瓦盆却敲得雷一般响。坏人猖狂一时;好人却默默无闻。后比喻无才的人占据高位;威风一时。出自战国・楚 屈原《楚辞・卜居》。一般作主语、宾语、定语,

详细解释

乐不可言

lè bù kě yán

快乐得无法用言语形容。出自战国・楚 屈原《楚辞・大招》。一般作谓语,指人的心情。快乐得无法用言语形容。 复制出处:战国・楚 屈原《楚辞・大招》:“魂兮归徕!乐不可

详细解释

颠倒黑白

diān dǎo hēi bái

把黑的说成白的;把白的说成黑的。比喻故意歪曲事实;混淆是非。出自战国・楚 屈原《楚辞・九章・怀沙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故意的。把黑的说成白的;把白的说成黑

详细解释

寸长尺短

cùn cháng chǐ duǎn

”喻人各有长处和短处。亦指微才薄技。出自语出《楚辞・卜居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指事物都有长短处。语出《楚辞卜居》:“尺有所短,寸有所长。”喻人各有长处和短处

详细解释

与世推移

yǔ shì tuī yí

随着世道的变化而变化以合时宜。出自《楚辞・渔父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,用于书面语。随着世道的变化而变化以合时宜。 复制出处:《楚辞・渔父》:“圣人不凝滞于物,

详细解释

尺短寸长

chǐ duǎn cùn cháng

比喻人或物各有长处,也各有短处。出自战国・楚 屈原《楚辞・卜居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比喻各有所长。比喻人或物各有长处,也各有短处。 复制出处:战国・楚 屈原《楚

详细解释

偭规错矩

miǎn guī cuò jǔ

指违背改变正常的法则。出自战国・楚 屈原《楚辞・离骚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含贬义。偭:违背;规、矩:标准、法则和习惯。指违背改变正常的法则。 复制出处:战国・楚

详细解释

送往劳来

sòng wǎng láo lái

见“送往迎来”。出自战国・楚・屈原《楚辞・卜居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形容忙于交际应酬。见“送往迎来”。 复制出处:战国・楚・屈原《楚辞・卜居》:“吾宁悃

详细解释

变古易俗

biàn gǔ yì sú

改变传统的法制和习俗。出自《楚辞・九辩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改变习惯。改变传统的法制和习俗。 复制出处:《楚辞・九辩》:“变古易俗兮世衰,今之相者兮举肥。”

详细解释

窜端匿迹

cuàn duān nì jì

比喻掩盖事情的真相。出自战国・楚 屈原《楚辞・严忌》。一般作谓语,比喻掩盖事情的真相。比喻掩盖事情的真相。 复制出处:战国・楚 屈原《楚辞・严忌》:“聊窜端而匿迹

详细解释

九关虎豹

jiǔ guān hǔ bào

比喻凶残的权臣。”。出自语出《楚辞・招魂》。宋・赵癯斋《买陂塘(闻掀髯)》词:“功名事,不信朝鳞暮羽。九关虎豹如许。”一般作主语、宾语、定语,指凶恶的人。比喻凶

详细解释

葬身鱼腹

zàng shēn yū fù

尸体被鱼所食。指淹死水中。出自战国・楚 屈原《楚辞・渔父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,指淹死水中。葬身:埋葬尸体。尸体被鱼所食。指淹死水中。 复制出处:战国・楚 屈原

详细解释

与日月齐光

yǔ rì yuè qí guāng

同日月一样有光辉。出自战国・楚・屈原《楚辞・涉江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比喻句。同日月一样有光辉。 复制出处:战国・楚・屈原《楚辞・涉江》:“与天地兮比寿,与

详细解释

流金铄石

liú jīn shuò shí

形容天气酷热,好象金石都快要熔化。出自战国・楚 屈原《楚辞・招魂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形容天气酷热。形容天气酷热,好象金石都快要熔化。 复制出处:战国・楚 屈原《

详细解释

千里之驹

qiān lǐ zhī jū

比喻英俊的少年。出自战国・楚・屈原《楚辞・卜居》。一般作主语、宾语,用于比喻句。驹:少壮马。比喻英俊的少年。 复制出处:战国・楚・屈原《楚辞・卜居》:“宁昂昂若千

详细解释

黄钟瓦釜

huáng zhōng wǎ fǔ

比喻高雅优秀的或庸俗低劣的;贤才和庸才。出自战国・楚・屈原《楚辞・卜居》。一般作主语、宾语、定语,指贤才和庸才。瓦釜:泥土烧成的大锅,用作乐器,音调最为低

详细解释

龃龉难入

jǔ yǔ nán rù

形容见解不合,互不相容。出自战国・楚・屈原《楚辞・九辩》。一般作谓语,指意见不一致。龃龉:上下牙齿不齐,比喻相互抵触。形容见解不合,互不相容。 复制出处:战国・楚・

详细解释

弹冠振衣

tán guān zhèn yī

整洁衣冠。”后多以喻将欲出仕。出自语出《楚辞・渔父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用于官场。整洁衣冠。语本《楚辞渔父》:“新沐者必弹冠,新浴者必振衣。”后多以喻将

详细解释

章决句断

zhāng jué jù duàn

文章正确句子明了,不含糊其辞。出自战国・宋・屈原《楚辞・天问叙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文章正确句子明了,不含糊其辞。 复制出处:战国・宋・屈原《楚辞

详细解释

竹柏异心

zhú bǎi yì xīn

比喻志向不合或表象不同。出自《楚辞・东方朔〈七谏・初放〉》。王逸注:“竹心空,屈原自喻志通达也;柏心实,以喻君暗塞也。言己性达道德,而君闭塞,其志不合,若竹柏之

详细解释

沅芷澧兰

yuán zhǐ lǐ lán

芷,一本作“茝”。澧,一本作“醴”。本指生于沅澧两岸的芳草,后用以比喻高洁的人或事物。出自《楚辞・九歌・湘夫人》。王逸注:“言沅水之中有盛茂之芷,澧水之内有芬芳

详细解释

心烦意乱

xīn fán yì luàn

心情烦躁;思绪纷乱。形容内心烦闷焦躁。出自战国・楚 屈原《楚辞・卜居》。一般作谓语、状语、补语,含贬义。心情烦躁;思绪纷乱。形容内心烦闷焦躁。烦:烦躁;意:

详细解释

量凿正枘

liáng záo zhèng ruì

谓木工度量器物孔眼的大小方圆制作可与之相契合的榫头。比喻说话办事须从实际出发。出自战国・楚・屈原《楚辞・离骚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比喻句。谓木工度量器物

详细解释

短兵相接

duǎn bīng xiāng jiē

用刀、剑等一类短小武器近距离地面对面搏斗。形容敌我相近;战斗激烈。也比喻进行针锋相对的激烈斗争。出自战国・楚 屈原《楚辞・九歌・国殇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

详细解释

弹冠振衿

tán guān zhèn jīn

见“弹冠振衣。”。出自语出《楚辞・渔父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用于官场。见“弹冠振衣。”。 复制出处:语出《楚辞・渔父》:“新沐者必弹冠,新浴者必振衣。”

详细解释

秋色平分

qiū sè píng fēn

比喻双方各得一半,不分上下。出自《楚辞・九辩》。宋・李朴《中秋》诗:“平分秋色一轮满,长伴云衢千里明。”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状语,指双方各得一半。比喻双方各得一半

详细解释

刓方为圆

shū fāng wéi yuán

”圜,同“圆”。把方的削成圆的。比喻改变忠直之性,随俗俯仰。出自战国・楚・屈原《楚辞・怀沙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《楚辞 九章 怀沙》:“刓方以为圜兮

详细解释

莞尔而笑

wǎn ěr ér xiào

形容微笑的样子。出自《楚辞・渔父》。一般作谓语,指微笑的样子。形容微笑的样子。 复制出处:《楚辞・渔父》:“渔父莞尔而笑,鼓泄而去。”用法:作谓语;指微笑的样

详细解释

美人迟暮

měi rén chí mù

原意是有作为的人也将逐渐衰老。比喻因日趋衰落而感到悲伤怨恨。出自战国・楚 屈原《楚辞・离骚》。一般作宾语,指流光易逝,盛年难再。原意是有作为的人也将逐渐衰老。比喻

详细解释

龃龉不入

jǔ yǔ bù rù

比喻互相抵触。常指见解不同,难于相容。出自《楚辞・九辨》:吾固知其鉏铻而难入。龃龉:上下牙齿不相配合。比喻互相抵触。常指见解不同,难于相容。 复制出处:《楚辞・九辨》:吾固知其鉏铻而难入。

详细解释

桂酒椒浆

guì jiǔ jiāo jiāng

泛指美酒。出自《楚辞・九歌・东皇太一》。王逸注:“桂酒,切桂置酒中也;椒浆,以椒置浆中也。言己供待弥敬,乃以惠草蒸肴,芳兰为藉,进桂酒椒浆,以备五味也。”一

详细解释

哺糟歠醨

bǔ zāo chuò lí

比喻效法时俗,随波逐流。亦作“哺糟啜醨”。出自语出《楚辞・渔父》“众人皆醉,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”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用于处世。比喻效法时俗,随波逐流。亦作“

详细解释

瞻前顾后

zhān qián gù hòu

原形容做事谨慎;考虑周密。现也形容顾虑太多;犹豫不决。出自战国・楚 屈原《楚辞・离骚》。一般作谓语、状语,含贬义。瞻:向前望;顾:回头看。原形容做事谨慎;考

详细解释

圆凿方枘

yuán záo fāng ruì

方榫头插不进圆榫眼。比喻不相投合;格格不入。出自战国・楚 屈原《楚辞・九辩》。一般作谓语,含贬义。凿:榫眼;枘:榫头。方榫头插不进圆榫眼。比喻不相投合;格格不

详细解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