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游记的成语

共 241 个成语

西游记的成语有【三曹对案】【杳无人烟】【推聋装哑】【回惊作喜】【五荤三厌】【冒名顶替】【嚼舌头根】【架海金梁】【心痒难挝】【抓乖弄俏】【洪福齐天】【大胆海口】【号啕痛哭】【养老送终】【手急眼快】【没大没小】【拖男挟女】【费心劳力】【眼花雀乱】【有风方起浪】【潜心笃志】【散言碎语】【胡猜乱道】【短吁长叹】【枉口诳舌】【一十八层地狱】【紫绶金章】【心神不宁】【欺心诳上】【安神定魄】【行令猜拳】【喜地欢天】【尖嘴缩腮】【空心架子】【一通百通】【祸不单行】【火眼金睛】【事不过三】【过耳之言】【各显神通】等。
以下是这些成语的详细列表。

西游记相关成语

三曹对案

sān cáo duì àn

指审问对质。出自明・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11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,指审问案件当场对质。指审问对质。 复制出处:明・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11回:“第一殿秦广大王即差鬼使催请

详细解释

杳无人烟

yǎo wú rén yān

谓僻远无人居住。形容荒凉,偏僻。出自明・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六十四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地方偏僻荒凉。谓僻远无人居住。形容荒凉,偏僻。 复制出处:明・吴承恩《

详细解释

推聋装哑

tuī lóng zhuāng yǎ

比喻装作一无所知的样子。出自明・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23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指装聋作哑。比喻装作一无所知的样子。 复制出处:明・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23回

详细解释

回惊作喜

huí jīng zuò xǐ

由惊恐变为喜悦。出自明・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六十二回:国王闻言,回惊作喜。回:转换。由惊恐变为喜悦。 复制出处:明・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六十二回:国王闻言,回惊作喜。

详细解释

五荤三厌

wǔ hūn sān yàn

泛指饮食的禁忌。出自明・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十九回:师父,我受了菩萨戒行,断了五荤三厌,在我丈人家持斋把素,更不曾动荤,今日见了师父,我开了斋罢。五荤:佛教忌食的五种蔬菜,即大蒜、小蒜、

详细解释

冒名顶替

mào míng dǐng tì

冒用别人的名义去做某事或窃取他人的权利。出自明・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25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含贬义。冒:冒充。冒用别人的名义去做某事或窃取他人的权利。

详细解释

嚼舌头根

jiáo shé tou gēn

诅咒的话。把舌头从根部咬下来。表示说了坏话,应该受到这样的惩治。后也用以指顺嘴胡说,搬弄是非。出自明・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三十一回:哥阿,我不曾骂你,若骂你,就嚼了舌头根。诅咒的话。把

详细解释

架海金梁

jià hǎi jīn liáng

架在海上的金桥。比喻能够身肩重任的栋梁之才。出自明・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30回。一般作宾语,指杰出人物。梁:桥梁。架在海上的金桥。比喻能够身肩重任的栋梁之才。

详细解释

心痒难挝

xīn yǎng nán zhuā

指心中有某种意念或情绪起伏不定,无法克制。同“心痒难挠”。出自明・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五十一回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形容高兴得不知如何才好。挝:古同“抓”,用指或

详细解释

抓乖弄俏

zhuā guāi nòng qiào

耍聪明,卖弄乖巧。出自明・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五十六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,用于处事。耍聪明,卖弄乖巧。 复制出处:明・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五十六回:“沙僧

详细解释

洪福齐天

hóng fú qí tiān

指福气和天一样高大。旧时称颂人福气大。出自明・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63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,含褒义,客套话。洪福:大福。指福气和天一样高大。旧时称颂人福气大。

详细解释

大胆海口

dà dǎn hǎi kǒu

大着胆子夸海口。出自明・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89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,用于处世。胆:胆量;海口:说大话。大着胆子夸海口。 复制出处:明・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89回:“况孤

详细解释

号啕痛哭

háo táo tòng kū

放声大哭。出自明・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16回。一般作谓语、状语,指放声大哭。号啕:大哭声。放声大哭。 复制出处:明・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16回:“却说那和尚把袈裟骗

详细解释

养老送终

yǎng lǎo sòng zhōng

同“养生送死”。出自明・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二十七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,指照顾老人。同“养生送死”。 复制出处:明・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二十七回:“生

详细解释

手急眼快

shǒu jí yǎn kuài

形容动作机警,手快眼快。出自明・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四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,指人很机灵。形容动作机警,手快眼快。 复制出处:明・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四回:“原

详细解释

没大没小

méi dà méi xiǎo

指对长辈或职位高的人不尊敬,没礼貌。出自明・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23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,常用于口语。指对长辈或职位高的人不尊敬,没礼貌。 复制出处:明・

详细解释

拖男挟女

tuō nán xié nǚ

身边带着儿女。形容生活负担重,生活水平受到影响或行动不方便。出自明・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89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状语,形容生活负担重。拖:牵引;挟:夹在胳膊下。身

详细解释

费心劳力

fèi xīn láo lì

指既操心又费力。出自明・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74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操心。指既操心又费力。 复制出处:明・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74回:“三个妖魔,也费心劳力的来报

详细解释

眼花雀乱

yǎn huā què luàn

形容看见美色或繁复新奇的事物而感到迷乱。出自明・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四十一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,形容事物纷杂。形容看见美色或繁复新奇的事物而感到迷乱。 复制

详细解释

有风方起浪

yǒu fēng fāng qǐ làng

比喻事情的发生总是有一定原因的。出自明・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七十五回:‘有风方起浪,无潮水自平。’你不惹我,我好寻你?只因你狐群狗党,结为一伙,算计吃我师父,所以来此施为。比

详细解释

潜心笃志

qián xīn dǔ zhì

专心致志。出自明・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77回。一般作谓语、状语,用于人。专心致志。 复制出处:明・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77回:“潜心笃志同参佛,努力修身共炼魔。”用法:

详细解释

散言碎语

sǎn yán suì yǔ

犹言闲言碎语。出自明・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80回。一般作主语、宾语、定语,指闲言碎语。犹言闲言碎语。 复制出处:明・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80回:“今被他一篇散言碎语带

详细解释

胡猜乱道

hú cāi luàn dào

胡乱猜疑与谈论。出自明・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43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指瞎猜疑。道:说话。胡乱猜疑与谈论。 复制出处:明・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43回:“你们且休胡

详细解释

短吁长叹

duǎn xū cháng tàn

长声、短声不住地叹息不止。出自元・杨暹《西游记》第四本第15出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状语,用于人不如意时。吁:叹气。长声、短声不住地叹息不止。 复制出处:元・杨暹

详细解释

枉口诳舌

wǎng kǒu kuáng shé

见“枉口拔舌”。出自明・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97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,多指造谣生事。见“枉口拔舌”。 复制出处:明・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97回:“那张氏穿针儿枉口诳舌

详细解释

一十八层地狱

yī shí bā céng dì yù

佛教指极恶众生死后赴受苦之所,包括刀山、火汤、寒冰等十八种。比喻灾难极其深重的境地。也比喻最低的等级。出自明・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十一回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

详细解释

紫绶金章

zǐ shòu jīn zhāng

紫色印绶和金印,古丞相所用。借指高官显爵。出自明・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四回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紫色印绶和金印,古丞相所用。借指高官显爵。 复制出处:

详细解释

心神不宁

xīn shén bù níng

形容心情不平静;精神不安定。出自明・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33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形容人的心情。形容心情不平静;精神不安定。宁:安宁。 复制出处:明・吴承恩《西

详细解释

欺心诳上

qī xīn kuáng à

指弄虚作假,欺骗上级或长者。出自明・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四十三回:你怎么强占水神之宅,倚势行凶,欺心诳上,弄玄虚,骗我师父师弟?欺心:昧心;诳:欺骗,迷惑。指弄虚作假,欺骗上级或长者。 复

详细解释

安神定魄

ān shén dìng pò

指安定心神,稳定神智。出自明・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11回。一般作定语,指稳定情绪。安:安定,安稳;魄:魂魄。指安定心神,稳定神智。 复制出处:明・吴承恩《西游记

详细解释

行令猜拳

xíng lìng cāi quán

喝酒时划拳行酒令。出自明・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十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,指行酒令。行令:行酒令;猜拳:猜枚游戏。喝酒时划拳行酒令。 复制出处:明・吴承恩《西游记》

详细解释

喜地欢天

xǐ dì huān tiān

形容非常高兴。出自明・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四回:送星官回转本宫,他才遂心满意,喜地欢天,在于天宫快乐,无挂无碍。形容非常高兴。 复制出处:明・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四回:送星官回转本宫,他才

详细解释

尖嘴缩腮

jiān zuǐ suō sāi

形容人面孔削瘦,两腮塌陷,长相丑陋。出自明・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十四回:尖嘴缩腮,金睛火眼,头上堆苔藓,耳中生藤萝,鬓边少发多青草,额下无须有绿莎。形容人面孔削瘦,两腮塌陷,长相丑陋。

详细解释

空心架子

kōng xīn jià zǐ

空话、谎言或无实际内容的东西。出自明・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24回。一般作主语、宾语、定语,用于无实际内容。空话、谎言或无实际内容的东西。 复制出处:明・吴承恩《西游

详细解释

一通百通

yī tōng bǎi tōng

一个主要的弄通了;其他的自然也都会弄通。出自明・吴承恩《西游记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,含褒义。一个主要的弄通了;其他的自然也都会弄通。通:通晓;懂得。 复制出

详细解释

祸不单行

huò bù dān xíng

灾祸的到来不只是一次。指不幸的事接二连三地到来。出自汉・刘向《说苑权谋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分句,常与“福无双至”连用。祸:灾难;行:到来。 灾祸的到来不只是一次

详细解释

火眼金睛

huǒ yǎn jīn jīng

原指《西游记》中孙悟空能识别妖魔鬼怪的眼睛。后比喻眼光十分犀利;能识别真伪。出自明・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40回。一般作宾语,指人眼光敏锐,洞察一切。睛:眼珠。

详细解释

事不过三

shì bù guò sān

谓同样的事不宜连作三次。出自明・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二十七回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口语。谓同样的事不宜连作三次。 复制出处:明・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二十七回:“

详细解释

过耳之言

guò ěr zhī yán

听来的传言不值得认真对待。出自明・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九回:常言道:过耳之言,不可听信。听来的传言不值得认真对待。 复制出处:明・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九回:常言道:过耳之言,不可听信。

详细解释

各显神通

gè xiǎn shén tōng

比喻在各自工作中显身手。出自明・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81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,比喻个人有自己的本领。比喻在各自工作中显身手。 复制出处:明・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81回

详细解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