论语的成语

共 349 个成语

论语的成语有【怨天忧人】【降志辱身】【虎兕出柙】【三复斯言】【举枉措直】【表里如一】【以直报怨】【掩非饰过】【仰之弥高】【宫墙重仞】【夫子之墙】【好谋而成】【彻上彻下】【屏气不息】【见德思齐】【耳顺之年】【去食存信】【不堪其忧】【上智下愚】【敬而远之】【过犹不及】【犁生骍角】【一匡天下】【言行相副】【守死善道】【见义勇为】【博文约礼】【大动干戈】【理屈词穷】【克伐怨欲】【兼人好胜】【匹夫沟渎】【生荣死哀】【无德而称】【百里之命】【和颜说色】【迩安远至】【岂其然乎】【行不贰过】【见利思义】等。
以下是这些成语的详细列表。

论语相关成语

怨天忧人

yuàn tiān yóu rén

怨恨天命,责怪别人。形容遇到不称心的事情一味归咎客观,埋怨别人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宪问》。一般作主语、谓语、定语,含贬义。怨:怨恨;天:命运;忧:责怪

详细解释

降志辱身

jiàng zhì rǔ shēn

压抑自己的意志;降低自己的身份;多指违心地混迹于世俗或委曲求全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微子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,指与世俗同流合污。降:压抑;减损。压抑自己的意

详细解释

虎兕出柙

hǔ sì chū xiá

虎、兕从木笼中逃出。比喻恶人逃脱或作事不尽责,主管者应负责任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季氏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处事。兕:犀牛一类的野兽。柙:关兽的木笼。虎、兕

详细解释

三复斯言

sān fù sī yán

反复朗读并体会这句话。形容对它极为重视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先进》。朱熹注:“《诗经・大雅・抑》之篇曰:‘白圭之玷,尚可磨也;斯言之玷,不可为也。’南容一日三复

详细解释

举枉措直

jǔ wǎng cuò zhí

起用奸邪者而罢黜正直者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为政》。一般作谓语,指起用奸邪者而罢黜正直者。举:选拔,任用;枉:弯曲,比喻邪恶的人;措:罢黜;直:正直,比喻正直

详细解释

表里如一

biǎo lǐ rú yī

外表和内心一个样。外表与内部一致。形容人的言论、行动和思想完全一致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颜渊》。宋・朱熹集注:“以忠,则表里如一。”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形容言

详细解释

以直报怨

yǐ zhí bào yuàn

以公道对待有怨恨的人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宪问》。一般作谓语,含褒义。以公道对待有怨恨的人。 复制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宪问》:“以直报怨,以德报德。”

详细解释

掩非饰过

yǎn fēi shì guò

用漂亮的言词掩饰自己的过失和错误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子张》。《庄子・盗跖》:辩足以饰非。掩、饰:掩饰;非、过:错误。用漂亮的言词掩饰自己的过失和错误。 复制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

详细解释

仰之弥高

yǎng zhī mí gāo

越望越高。原指孔子之道;高不可及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子罕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分句,含褒义。仰:仰视;敬慕;弥:更加。越望越高。原指孔子之道;高不可及。 复制

详细解释

宫墙重仞

gōng qiáng chóng rèn

比喻学问渊博,不可企及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子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比喻句。宫:宫殿;重:多;仞:古代长度单位,周时为八尺,汉时为七尺。比喻学问渊

详细解释

夫子之墙

fū zǐ zhī qiáng

指学问道德高深莫测。后用以比喻高不可攀,令人向往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子张》:夫子之墙数仞,不得其门而入,不见宗庙之美,百官之富。指学问道德高深莫测。后用以比喻高不可攀,令人向往。

详细解释

好谋而成

hào móu é chéng

指遇事勤于思考,能把事情做好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述而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处事。好:喜爱;谋:谋划,思考。指遇事勤于思考,能把事情做好。 复制出处:春秋

详细解释

彻上彻下

chè shàng chè xià

贯通上下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子路》。宋・朱熹集注引宋・程颢曰:“夫彻上彻下语。”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通达上下。彻:贯通。贯通上下。 复制出处:春秋・孔

详细解释

屏气不息

bǐng qì bù xī

闭住气不呼吸,形容敬谨畏惧的样子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乡党》。一般作谓语、状语,指人大气不敢出。屏气:抑制呼吸。闭住气不呼吸,形容敬谨畏惧的样子。 复制出处:春

详细解释

见德思齐

jiàn dé sī qí

见“见贤思齐”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里仁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指追求进步。见“见贤思齐”。 复制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里仁》:“见贤思齐焉,见不贤而内自

详细解释

耳顺之年

ér shùn zhī nián

六十岁时听别人言语便可判断是非真假。指60岁的代称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为政》。一般作宾语,指60岁。六十岁时听别人言语便可判断是非真假。指60岁的代称。 复制

详细解释

去食存信

qù shí cún xìn

比喻宁可失去粮食而饿死,也要坚持信义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颜渊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处事。比喻宁可失去粮食而饿死,也要坚持信义。 复制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

详细解释

不堪其忧

bù kān qí yōu

不能忍受那样的愁苦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雍也》:“贤哉,回也!一箪食,一瓢饮,在陋巷,人不堪其忧,回也不改其乐。贤哉,回也!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不能忍受愁苦

详细解释

上智下愚

shàng zhì xià yú

最聪明的人和最愚笨的人。孔子认为他们都是先天决定,不可改变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阳货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智:聪明;愚:笨。最聪明的人和最愚笨的

详细解释

敬而远之

jìng ér yuǎn zhī

尊敬他又不接近他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雍也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含贬义。敬:尊重;远:不接近;之:指对象。尊敬他又不接近他。 复制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

详细解释

过犹不及

guò yóu bù jí

事情做过了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;都是不好的。指做事要恰如其分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先进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强调言行恰如其分。事情做过了头就跟做得不够一

详细解释

犁生骍角

lí shēng xīng jiǎo

指杂色牛生纯赤色、角周正的小牛。比喻劣父生贤明的儿女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雍也》。邢昺疏:“杂文曰犁。骍,纯赤色也。角者,角周正也。舍,弃也。诸,之也。仲

详细解释

一匡天下

yī kuāng tiān xià

纠正混乱局势,使天下安定下来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宪问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统一天下。匡:纠正;天下:原指周天子统治所及的地方,即整个中国。纠正混乱局势,

详细解释

言行相副

yán xíng xiāng fù

见“言行相符”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宪问》“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”宋・邢昺疏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,用于处事。见“言行相符”。 复制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

详细解释

守死善道

shǒu sǐ shàn dào

用生命保护道的完善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泰伯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处事。用生命保护道的完善。 复制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泰伯》:“笃信好学,守死善道。”

详细解释

见义勇为

jiàn yì yǒng wéi

见到正义的事情勇于去做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为政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含褒义。义:正义;勇:勇敢;为;做。见到正义的事情勇于去做。 复制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

详细解释

博文约礼

bó wén yuè lǐ

广求学问,恪守礼法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雍也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虚心向学。博:金我,广;约:约束。广求学问,恪守礼法。 复制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雍也》:

详细解释

大动干戈

dà dòng gān gē

原指进行战争。现多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季氏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,含贬义,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。干、戈:古代两种兵器。原指进行战争。

详细解释

理屈词穷

lǐ qū cí qióng

理由站不住脚;无话可说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先进》。宋・朱熹集注:“子路之言,非其本意,但理屈词穷,而取辩于口以御人耳。”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,含贬义。

详细解释

克伐怨欲

kè fá yuàn yù

①指好胜、骄傲、忌刻、贪婪四种恶德。②指关于四种恶德的理论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宽问》。一般作主语、宾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①指好胜、骄傲、忌刻、贪婪四种恶德。

详细解释

兼人好胜

jiān rén hào shèng

处处都想胜过他人,好胜心强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先进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为人。兼人:胜过人;好:喜爱;好胜:各方面都想胜过他人。处处都想胜过他人,好

详细解释

匹夫沟渎

pǐ fū gōu dú

”后因以“匹夫沟渎”谓拘守普通人的小信小节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宪问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为人。《论语宪问》:“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,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。

详细解释

生荣死哀

shēng róng sǐ āi

活着受人尊敬,死了使人哀痛。用以赞誉受人崇敬的死者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子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以赞誉受人崇敬的死者。活着受人尊敬,死了使人哀痛。用

详细解释

无德而称

wú dé ér chēng

①无何恩德可以称道。②谓德高不可言状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季氏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①无何恩德可以称道。②谓德高不可言状。 复制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

详细解释

百里之命

bǎi lǐ zhī mìng

指诸侯的政令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泰伯》:曾子曰:‘可以托六尺之孤,可以寄百里之命,临大节而不可夺也。君子人与,君子人也。’指诸侯的政令。 复制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泰伯》:曾子曰

详细解释

和颜说色

hé yán yuè sè

见“和颜悦色”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为政》“子夏问孝,子曰:‘色难。’”刘宝楠正义引汉・郑玄注。见“和颜悦色”。 复制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为政》“子夏问孝,子曰:‘色难

详细解释

迩安远至

ěr ān yuǎn zhì

指近处的人安乐,远处的人来归附。形容政治清明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子路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政治局面。迩:近处。指近处的人安乐,远处的人来归附。形容政治清明

详细解释

岂其然乎

qǐ qí rán hū

难道是这样吗?表示疑惑不定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宪问》:其然,岂其然乎?岂:难道;然:这样。难道是这样吗?表示疑惑不定。 复制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宪问》:其然,岂其然乎?例子:蔡东蕃

详细解释

行不贰过

xíng bù èr guò

谓犯过的错误不再犯。”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雍也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用于处事等。谓犯过的错误不再犯。语出《论语雍也》:“有颜回者好学,不迁怒,不贰过。

详细解释

见利思义

jiàn lì sī yì

见到有利可图的事就想到道义。形容人无贪欲;廉洁自守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宪问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,形容廉洁自守。见到有利可图的事就想到道义。形容人无贪欲;廉洁自

详细解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