论语的成语

共 349 个成语

论语的成语有【患得患失】【诗礼之训】【既往不咎】【喟然长叹】【陈力就列】【驷不及舌】【不愤不启】【肤受之诉】【待贾而沽】【一言以蔽之】【学贵有恒】【岂其然乎】【游必有方】【听其言而观其行】【梦见周公】【门墙桃李】【下学上达】【心志难夺】【子不语怪】【哀而不伤】【敬事后食】【欲速不达】【枉道事人】【一日三省】【造次颠沛】【节用爱民】【望而生畏】【去食存信】【观过知仁】【有教无类】【讦以为直】【沂水弦歌】【文子同升】【四海之内皆兄弟】【玉毁椟中】【兼人好胜】【勇者不惧】【笃信好学】【见义必为】【从心之年】等。
以下是这些成语的详细列表。

论语相关成语

患得患失

huàn dé huàn shī

没有时怕得不到;得到后;又恐怕失去。指对个人的利害得失斤斤计较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阳货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也作状语、补语,含贬义。患:忧虑。没有时怕

详细解释

诗礼之训

shī lǐ zhī xùn

子女遵承父亲的教诲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季氏》。一般作宾语,指子女遵从父母的教诲。子女遵承父亲的教诲。 复制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季氏》:“曰:‘学《诗》乎?

详细解释

既往不咎

jì wǎng bù jiù

已经过去的事不再追究责任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八佾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对以往的错不再责备。既:已经;往:过去;咎:责备。已经过去的事不再追究责任。 复制

详细解释

喟然长叹

kuì rán cháng tàn

因感慨而深深地叹气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子罕》。一般作谓语、状语,用于感怀。喟然:叹气的样子。因感慨而深深地叹气。 复制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子罕》:

详细解释

陈力就列

chén lì jiù liè

能贡献才力,担任相应的官职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季氏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,指量才录用。陈力:贡献才力;就:担任;列:官职、职位。能贡献才力,担任相应的官职。

详细解释

驷不及舌

sì bù jí shé

一句话说出口,驷马拉的车也追不回。比喻一句话说出来,再也无法收回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颜渊》。一般作谓语,指说一不二。一句话说出口,驷马拉的车也追不回。比喻一句

详细解释

不愤不启

bù fèn bù qǐ

指不到学生们想弄明白而还没有弄明白时,不去启发他。这是孔子的教学方法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述而》。愤:心里想弄明白而还不明白。启:启发。指不到学生们想弄明白而还没有弄明白时

详细解释

肤受之诉

fū shòu zhī sù

比喻被人说了有关切身利益的坏话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颜渊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比喻被人说了有关切身利益的坏话。 复制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颜渊》:

详细解释

待贾而沽

dài jiǎ ér gū

亦作“待价而沽”。等待善价出售,亦比喻怀才待用或待时而行。’”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子罕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指等待时机。亦作“待价而沽”。等待善价出售,

详细解释

一言以蔽之

yī yán yǐ bì zhī

用一句话来概括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为政》。一般作谓语,指用一句话来概括。蔽:掩覆,引申为概括。用一句话来概括。 复制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为政》:“《诗》三百,

详细解释

学贵有恒

xué guì yǒu héng

学习可贵的是要有坚持不懈的恒心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述而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劝诫人。恒:恒心。学习可贵的是要有坚持不懈的恒心。 复制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

详细解释

岂其然乎

qǐ qí rán hū

难道是这样吗?表示疑惑不定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宪问》:其然,岂其然乎?岂:难道;然:这样。难道是这样吗?表示疑惑不定。 复制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宪问》:其然,岂其然乎?例子:蔡东蕃

详细解释

游必有方

yōu bì yǒu fāng

要是出游,必须要告辞去处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里仁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指让父母安心。要是出游,必须要告辞去处。 复制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里仁》

详细解释

听其言而观其行

tīng qí yán ér guān qí xíng

听了他的话,还要看他的行动。指不要只听言论,还要看实际行动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公冶长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分句,指不要只听言论,还要看实际行动。听

详细解释

梦见周公

mèng jiàn zhōu gōng

原为孔子哀叹自己体衰年老的辞句。后多作为瞌睡的代称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述而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指打瞌睡。周公:西周初著名政治家,孔子心目中的

详细解释

门墙桃李

mén qiáng táo lǐ

称他人的学生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子张》。汉・韩婴《韩诗外传》第七卷:“夫春树桃李,夏得阴其下,秋得食其实。”一般作宾语,比喻他人所栽培的后辈或所教的学生。

详细解释

下学上达

xià xué shàng dá

指学习人情事理,进而认识自然的法则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宪问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指学习人情事理,进而认识自然的法则。 复制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

详细解释

心志难夺

xīn zhì nán duó

形容意志坚定,难以改变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子罕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心志:抱负;夺:强取。形容意志坚定,难以改变。 复制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

详细解释

子不语怪

zǐ bù yǔ guài

指不谈怪异一类事情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述而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子:孔子;语:谈论。指不谈怪异一类事情。 复制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述而》:“子

详细解释

哀而不伤

āi ér bù shāng

①感情适度;悲哀而不过度伤心。后用来形容诗歌;音乐等含优雅哀调;却又感情适度而不过分;具有中和美。②比喻言行适度或无伤大雅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八佾》。一般作

详细解释

敬事后食

jìng shì hòu shí

谓凡事应当先尽力去做,待有功绩后才能享受俸禄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卫灵公》。。邢昺疏:“言当先尽力敬其职事,必有勋绩而后食禄也”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处事

详细解释

欲速不达

yù sù bù dá

一味性急图快;主观要求违背客观规律;反而达不到预期的目的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子路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含贬义。欲:想要。一味性急图快;主观要求违背客观规律;

详细解释

枉道事人

wǎng dào shì rén

原指不按正道事奉国君。后泛指不择手段取悦于人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微子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泛指不择手段取悦与讨好别人。枉:违背;道:正道;事:侍奉。原指不

详细解释

一日三省

yī rì sān xǐng

每天多次地自我反省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学而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含褒义。每天多次地自我反省。 复制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学而》:“曾子曰:'吾日三省吾身

详细解释

造次颠沛

zào cì diān pèi

流离失所,生活困顿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里仁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含贬义。流离失所,生活困顿。 复制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里仁》:“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,造次

详细解释

节用爱民

jié yòng ài mín

节省开支,爱护百姓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学而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节省开支,爱护百姓。节省开支,爱护百姓。 复制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学而》:“道千乘之国

详细解释

望而生畏

wàng ér shēng wèi

看着就害怕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尧曰》。一般作谓语,用于人。看着就害怕。生畏:害怕。 复制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尧曰》:“君子正其衣冠,尊其瞻视,俨然

详细解释

去食存信

qù shí cún xìn

比喻宁可失去粮食而饿死,也要坚持信义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颜渊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处事。比喻宁可失去粮食而饿死,也要坚持信义。 复制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

详细解释

观过知仁

guān guò zhī rén

察看一个人所犯过错的性质,就可以了解他的为人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里仁》。一般作谓语,指从过错看为人。察看一个人所犯过错的性质,就可以了解他的为人。 复制出处

详细解释

有教无类

yǒu jiào wú lèi

不分贵贱贤愚;对各类人都进行教育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卫灵公》。一般作主语、定语、宾语,含褒义。类:类别。不分贵贱贤愚;对各类人都进行教育。 复制出处:春

详细解释

讦以为直

jié yǐ wéi zhí

揭发别人的隐私自认为坦率。形容人品奸诈虚伪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阳货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指人的品性。讦:攻击别人短处;直:直率。揭发别人的隐私自认为坦率。形

详细解释

沂水弦歌

yí shuǐ xián gē

谓知时处世,逍遥游乐。’”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先进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谓知时处世,逍遥游乐。语本《论语先进》:“扞曾点呴曰:‘莫春者,春服既成

详细解释

文子同升

wén zǐ tóng shēng

谓家臣奴仆与主人同居官职。’”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宪问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谓家臣奴仆与主人同居官职。语出《论语宪问》:“公叔文子之臣大夫僎与

详细解释

四海之内皆兄弟

sì hǎi zhī nèi jiē xiōng dì

世界各国的人民都象兄弟一样。“四海”指天下,全国。表示天下的人都像兄弟一样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颜渊》。一般作分句,含褒义。世界各国的人民

详细解释

玉毁椟中

yù huǐ dú zhōng

比喻因主管人员失职而造成重大损失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季氏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,含贬义。比喻因主管人员失职而造成重大损失。 复制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季氏》

详细解释

兼人好胜

jiān rén hào shèng

处处都想胜过他人,好胜心强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先进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为人。兼人:胜过人;好:喜爱;好胜:各方面都想胜过他人。处处都想胜过他人,好

详细解释

勇者不惧

yǒng zhě bù jù

有胆量的人无所畏惧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子罕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指有胆识。惧:害怕。有胆量的人无所畏惧。 复制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子罕》:“子曰:'知

详细解释

笃信好学

dǔ xìn hào xué

指对道德和事业抱有坚定的信心,勤学好问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泰伯》。一般作谓语,用于学习方面。笃信:忠实地信仰。指对道德和事业抱有坚定的信心,勤学好问。 复制出

详细解释

见义必为

jiàn yì bì wéi

谓看到正义的事情就去做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为政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为人。谓看到正义的事情就去做。 复制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为政》:“见义不为,无勇也

详细解释

从心之年

cóng xīn zhī nián

随心所欲的年龄。后用为七十岁的称谓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为政》:七十而从心所欲,不逾矩。从心:随心。随心所欲的年龄。后用为七十岁的称谓。 复制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为政》:七十而

详细解释